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青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雪莱《致云雀》
欢乐而美丽的云雀已经向着冬日的暖阳远远奔去,小小的身影和眼前随风而落的枯叶,在这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是别样的白色美丽。
你努力地尝试着享受生活、发现美好,在生活倾倒的压力下负重前行。
余华曾在《活着》中文版自序里说,人活着,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小说的主人公福贵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生活的变故、看着一个又一个亲人远去后,仍旧坚强的活着。也许在苦难与抑郁之中,活着也是最后的底线吧。
从王建平老师连载至今的十多篇《请珍爱这样的自己》专栏文章中,其实能够轻易看出,无论是在领导、同事,亦或是家人的眼中,他都算是一个极其负责且行动力很强的人,然而,他周围的所有人几乎都未看出在这种优秀的"人设"下几近无力挣扎的灵魂。无法简单地用"讽刺"评判这种巨大的矛盾,因为在文章中,王建平老师个人也多次强调,他个人一直在有意识地遮掩和隐藏这种焦虑和无力感。
感触良深是因为我也曾深陷于这种困扰。在老师同学以及家长眼中,我从来都是一个优秀的"好"学生,学习方面从未让他们操心,住宿几年也从未惹出任何麻烦,即使已经大学,也从未像周围同学一样尝试过翘课等等诸如此类。然而我却愈发压抑,虽不至于像王建平老师一样深陷抑郁,可一直想躲开人群的念头也早已深驻头脑。偏是在这种情况下,所以人都羡慕我的积极乐观,于是巨大的期待又重重的压向我,无法挣脱。
我尝试从美学的角度看待抑郁症,由于被长期褒奖的期待所围绕,这种现象反应到我们头脑中,并形成一个类似于现实的美的世界,并且其中"美"的"标准"禁锢着我们的行为,为什么抑郁、自卑、沮丧和愤怒,因为可以也好、被动也罢,我们总是在用美的标准来衡量世界和自己。而美的失败带来的幻灭感,使我们犹疑、无力,举足不前。由此我们成了美的囚徒。
我并不认为这种现象无法更改,因为即使是对世界常感无力,也总会有一个时刻,能捕捉到自己内心的欢愉。我把自己会产生的这种美好的感觉也归结于"美"的体验,并认为这是拯救焦虑与无力的最好的希望。就像王建平老师依旧沉醉于文字的世界,就像我依旧喜欢落雨、喜欢书籍、喜欢猫咪,我以为,这也是"美",且能照亮所有黑暗的深渊。
于外界,理解与认同也有着巨大的影响,默默陪伴远比加油鼓励要有效得多。抑郁不是错,更不是懦弱,只是一种希望被理解的却又有意识地被隐藏着的脆弱。云雀,也终会在飞翔中看到自己美的身影,寻到属于自己的欢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