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过去有迹可循,当下忧患可解

过去有迹可循,当下忧患可解

作者: 卡洛琳还是卡罗兰 | 来源:发表于2021-12-25 12:11 被阅读0次

  有一首歌唱到“过去总算渐渐都还过得去,未来就等来了再决定……”,话虽然是这么说,但做起来却真是困难。情不自禁地,我们就陷入了某个点,把它当成是永恒。它可能是悲伤,可能是快乐,也可能是对未知的不安……我们竟全然忘记了就算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也都会变成过去,并渐渐过去。古人说:“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我想,我们正是因为不能以“天下之心虑”,才让自己受其困扰吧。

  这个“天下之心”,不必是通晓宇宙的奥秘,也不用对古今中外的所有历史事件洞悉清澈。其实,我们自己过去的经历本可以成为很好的借鉴了。首先,它们已经是过去完成时,其次,它们还过得去。我最近就因对一件事执迷不悟而心情烦躁,后来,是小时候的经历让我看清全局,这才从困扰中走出来。

  之前的好些年,我都住在工作单位所提供的住所。平时上下班只需要穿过几条路,走过几段走廊。我从没想过上下班通勤会成为一个问题,直到后来我从单位搬出来。事实上,我住的地方离工作单位并不是远得离谱。步行大约要四十分钟,公交的话则要花更长时间。我们这个地方是偏僻的郊区,公共交通不像市中心那么发达,每个几分钟就有一班。若选择乘公交,我得先走15分钟,去赶一趟每半个小时发一次车的公交。这实在是麻烦。鉴于此,我选择了一种既健康身体,灵活性又比较强的交通工具——骑自行车。

  我很喜欢在好天气里骑车出去走走,尤其是刚在室内停留一段时间、看惯了眼前那么几件物件、脑袋和心情也被乱七八糟的想法遏制住时。骑车走在太阳下,你走到哪儿,太阳就跟着你到哪儿,它似乎非要把笼罩在你身上的阴霾都填满阳光才满意。即使是没有阳光的阴天,风儿也会撩动你的嘴角,告诉你要高兴。

  道路两旁的树叶,每一日不见得比前一日有什么变化。但就那么日复一日,它们变化了的模样便显现出来,呈现出我们眼中的春夏秋冬。人们早应该对这样的变化见怪不怪,可奇怪的是,每一年的每一个季节伊始,当灰蒙蒙的大地爬满绿色,当绿色托着其他颜色呈现在人眼前,当黄和金黄变成主颜色,当寒冷的北风吹落最后一片叶子,人们还是不禁感叹:“春天来了,””又是盛夏”,或者“今年的秋天来的真早”,临到最后,还不忘感慨“今年会是个冷冬!”

  就这样骑着走着,原本因久看手机而酸涩的双眼明亮了,僵劲的脊背也重新注入了活力。在天地草木之间,你无须多想什么,只要感受当下就好。说是感受,偏偏有没有词汇可以形容这感受。如果非要给它个明确的定义,那就称之为愉悦吧。假如这愉悦是水,它绝不是久旱后的甘露,也非鄙视一切的洪水。

  春到生,夏到长,秋道敛,冬道藏,有人爱夏的绚烂,自然就有人欣赏冬的傲骨。对于我这个每天为生活忙忙碌碌的人来说,是品不出这些的。我只知道,冬天的寒冷和大北风,着实让我上下班的行程受到了阻碍。当我用“问题”的眼光看待这个阻碍时,它还真是个不小的问题呢!

  我报名驾校,想以拿到驾照解决这个问题。可是从短期看,眼前的这个即将来到的冬季,我想舒服地度过是不太可能了。我时不时的泛起愁来,想着在凛冽的北风骑车有多糟心,又想着赶公交的话太麻烦。

  被困扰了许久,有一天,我突然决定正视这个问题。就像躺久后的人,突然决定下床好好活动一下筋骨一样。回头看过去,我并不是从来没有过在冬天冒着北风骑车赶路,而且我还连续还经历了7年。

  小的时候,学校离家很远。我们同龄很多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骑车来往。那时候,年龄小,个头儿也小,连车座都够不到。父母们只能卸掉车座,绑一个软垫子在上面。随着我们不断长大,垫子被拆下来换成车座,后来,连车座的高度也不断变高。不仅如此,我们上学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原本小学的时候,只需要半个小时的骑程,上中学后,就得一个小时了。这还指的是天气温暖、风儿和煦的时候。

  冬天来到后,日子就煎熬了。小时候的冬天比起现在来说,更冷、北风更有力道些。早上孩子们顺风南下,快快乐乐就到了学校。放学往回家走,可犯了愁。我们全副武装,包裹得严严实实,只留出双眼看路。说是骑车回家,到底还是推着走的时间比较长。孩子们猫着腰前进着,即是为了减少风的阻力,也是为了能让自己稍微感觉暖和些。偶尔有那么几个瞬间风力缓和了,我们欢喜地骑上车以为能骑着走一段路,结果没过几秒就又被强风吹下来了。

  从读书开始,有大约七年的时间,我都和冬天的大风搏斗过。至今,我都还记得,为了缓和路途漫长、不知何时才走到头的苦闷,而使的小计谋——我都会把眼前不远的地方设置为目的地,然后抛下所有“还有多久才能到家”的消极想法,只闷着头往前走,或和身边的同学聊天。过了一段时间,我们走到了已设置好的目的地,就将下一个地点设置为新的目标,全力奔赴。这真是个好计策,因为每每我会为自己又向最终的目标进了一步而暗喜。长大后,我在很多事上都使用这个方法。后来,读行为经济学的书籍,发现自己的这一做法竟有科学依据,不免有点小兴奋。

  如今的孩子,应该少有会经历这些的吧!别说没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很难体会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那是怎样的酸楚,就连我这个走过的人,在20年后都差点忘记了,少年时期的自己竟然是这么坚韧。那时候,我们本不想这样,但是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仔细想想,最近那件令我困扰的事,不正是小时候每个冬天都在经历的事吗?况且,现在的冬天并不如小时候气候那么恶劣,我也不用走向之前那么远的距离。当年的我,无论是在体力还是对困难时的心理承受力,都远弱于此时的我。可是,现在的我,站在远不及当年的困难一半的现实问题面前,就怎么被吓唬住了呢?我们天天嘴里念叨的坚韧、勇敢,难道就是一边懒散在舒适的生活环境里,一边嘴里念叨出的好品质?为此,我是羞愧的。

  还好,小时候的经历让我及时看清了,我所谓的困扰和困难根本不值一提。我想我是幸运的,我幸运地经历过困难并用坚持和小智慧解决它们,让过去渐渐过得去;我的幸运还在于我的记性还不错,并且在恰当的时间点,回去想想过去发生的事儿。要是我忘记了那段经历,又或者我压根只纠结脑袋里想到的唯一那点困扰,而不站在全局的角度全面思考,我还是会被继续困扰的。

  我想到了自己,又想到了那些出生时就集所有的宠爱和关注的孩子们。他们不需要克服任何真正困难的,也从未为了某个目标而想办法解决问题。当有需要的时候,他们只需要动动口或者发点小脾气即可。所有的这些,为他们长大后的生活没有提供一丝一毫的借鉴。当他们长大,遇到另他们气馁的人和事,他们不会想“以前的某件事也跟现在的情况类似,我是怎么解决的?”、“面对目前的情况,怎么做事最好的”。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会立刻像父母求救,或发脾气。他们会怎么想——没有办法、不可逾越的障碍、所有的都毁于一旦……这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是不是有点悲哀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去有迹可循,当下忧患可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jd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