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元二元三元关系——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关系15-关系18)复盘

一元二元三元关系——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关系15-关系18)复盘

作者: 艳_1e87 | 来源:发表于2017-11-10 23:07 被阅读0次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

心灵,是内在的事;关系,是外在的事。内在心灵,和外在关系也互为镜子。你拥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去构建什么样的关系,构建了什么样的关系可以反观出你的心灵。从关系的基本可以将关系分为:一元关系、二元关系、三元关系(多元的关系都可以归到三元关系中);

一、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富豪在天堂物质及其丰富而没有人陪同的愿望及残酷的恒河猴实验都证明了对于每个人而言,都需要关系,因为在关系中,人才能展开、认识并淬炼自己;

精神分析的名言“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就是告诉我们如果缺乏情感回应,人就等于处于绝境,甚至是死亡之地。所以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才有生命力,观察我们周围的人你就发现,哪些拥有丰盛饱满的人际关系的人,他们容易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有热情、有感染力;二人际关系匮乏干瘪的人,生命力也干瘪匮乏;

婴儿活在原始的合一中,他觉得自己和世界是完全合二为一的,这种心灵的原始状态是混沌的、脆弱的、未分化的,需要在母亲等的抚养互动中,逐渐地发展出来一个清晰的、坚韧的、复杂的心灵,情感互动胜于饮食照顾。不仅仅是母婴关系,任何关系都是如此。

二、一元、二元、三元关系

1、一元关系: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意志,只感觉到自己的感受,他希望别人都来配合他的意志。关系中,只能他说了算;

一元关系的阶段是婴儿六个月前,因为此时婴儿处于共生期,觉得自己和妈妈是共生体。一元关系的核心规则是“剥削”,习惯被剥削的人,活在一元关系中,把自己放在母亲的角色上。比如恋爱中的女人容易想:我不说怒就要知道我在想什么,否则就是不爱我..这就是退行到一元关系的表现。

2、二元关系:一个人意识到另一个人适合自己一样独立存在,有自己的感受和意志,他能共情对方的感受,也能尊重对方的意志;

二元关系的阶段是6—36个月(半岁到3岁之前),此时的婴儿意识到自己和妈妈是两个人,意味着孩子和妈妈的分离的开始。二元关系的核心规则是控制,孩子和母亲在争夺孩子的事情谁说了算。一元和二元关系都强调忠诚,不同的是,一元强调对方对自己的忠诚,而二元关系都会彼此忠诚。

3、三元关系:是指一个人能意识到关系的复之处,在复杂的关系中,他能同时看到“我”、“你”和“他”三个人的感受和意志,并尊重这个复杂的三元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

三元关系阶段是指三到六岁,孩子充分意识到除了“我”、“你”(妈妈)外,还有“他(爸爸)”。三元关系的核心是竞争与合作,也就是说爱父母中的一个,恨父母中的另一个,但又发现,父母都是生养自己的人,所以不能完全爱或者完全恨,而要学习爱中有恨,恨中有爱。

三、关系层次进化的关键

进化关于一元、二元和三元关系,可以有一个形象化的理解:当你觉得,世界上只有你是好的,这就是一元关系;当你觉得,你和另外一个人都是基本好的,这就是二元关系;当你觉得,你、你爱的人和与你竞争的人,都是基本好的,这就是三元关系。

这样听起来,我们一直是在说关系中的好,但同时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关系,是用来处理我们内在心灵中的“坏”的。一个人的世界,必然会如同地狱一般,而一个人的内在心灵,容易演变得如魔鬼般可怕。所以,人需要从一元世界,进入到二元世界,需要去爱上一个好的人,建立一个好的关系,转换一个人心中的“坏”,才能走出孤独的一元世界;二元关系,是极具根本性的关系,如果两个人的心灵都非常强大,也许就会是所谓的灵魂伴侣。但是,二元关系张力太大,难以容纳其中的“坏”,所以需要找一个第三者去投射这个“坏”,在一个三元世界中去消化;当在三元世界中不断去消化、处理“坏”,一个人的心灵就越来越得以淬炼,然后可以归于二元关系,最终归于一元世界。

四、三角化:关系中的权力游戏

1、人们需要第三者,需要我、你和他。这样一来,问题就不再是两个人之间直来直去地表达了,就可以将二元关系不能处理的“坏”和“好”,投射到三元关系中去消化,二元关系的张力就变得好处理了很多。

2、冲突时,得有这样的原则:一,强者让着弱者,因为强者有更多的资源和心力去处理关系中的“坏”;二,作为第三者,要起调停的作用,去化解另两个人之间的冲突,也就是减轻他们关系中的“坏”,而不是火上浇油。所谓的“好人”,容易本能地去表示自己是好人,而不是去化解关系里的“坏”。

3、把二元关系里的问题,放到三元关系中去处理,并且逼迫第三者去评理或站队,这种现象称为“三角化”。三角化中,最常见的一个游戏是“卡普曼戏剧三角”,也就是心理游戏中的迫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三个角色。卡普曼说,所有人际关系的互动中都藏着这个戏剧三角,大家也都会在这三个角色中不停互换位置。

4、卡普曼认为,从这个戏剧三角中跳出来的方法是:具备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因为三角化游戏其实只是在借助三元关系,来消化二元关系乃至一元关系处理不了的坏。当你觉得你、你爱的人以及和你们相关的第三方都是好的,自然就从三角化游戏中脱离了出来。

相关文章

  • 关系中的一元、二元、三元

    最近一周的得到APP《武志红的心理学课》讲了关系的一元、二元、三元理论。 一元关系:这个世界只有我是好的。比如,婴...

  • 孤独的两面

    最近听了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有一篇关于人的一元关系二元关系和三元关系: 一元关系,是指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意志...

  • 【92/1000】挑拨离间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标签: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一元二元和三元关系|关系层次进化的关键 01 别人有独立意志,同时还是好的、善意的,这是一...

  • 从关系形态看合作共赢

    在本周得到中武志红老师讲解的是关系形态,我们从关系的基本形态看,关系可以分为一元关系,二元关系和三元关系。 一元关...

  • 【90/1000】小黑屋意味着与一切关系隔离

    标签: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关系|一元二元和三元关系|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01见 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讲过一个故...

  • 一元,二元,三元

    刚刚我听了武志红心理学课,正好讲到一元,二元,三元关系。 当人觉得只有自己是好的,别人都是坏的,那么就处于一元关系...

  • 做一个心里住着爱的人

    武志红说,人的发展是先从简单变复杂,从一元到二元,再到三元关系,而后又要从复杂到简单,从三元关系再回归到二元乃至一...

  • 关系5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复盘)学习DAY16

    一、复盘内容 问答:拥抱完整的自己预告:一元、二元和三元关系关系15 |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关系16 | 从一元...

  • 读书笔记2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从一元关系到三元关系 一元关系,是指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意志,只感受到自己的感受,他希望别人都来配...

  • 一元二元三元关系——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关系15-关系18)复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 心灵,是内在的事;关系,是外在的事。内在心灵,和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元二元三元关系——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关系15-关系18)复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ln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