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盘内容
问答:拥抱完整的自己
预告:一元、二元和三元关系
关系15 |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关系16 | 从一元关系到三元关系
关系17 |关系层次进化的关键
关系18|三角化:关系中的权利游戏
问答:人没有简单活着的福分
复盘:关于“关系”主题的回顾
二、复盘金句
一元关系,是指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意志,只感受到自己的感受,他希望别人都来配合他的意志;关系中,只能是他说了算。
二元关系,是指一个人意识到另一个人是和自己一样的独立存在,有自己的感受和意志,他能共情对方的感受,也能尊重对方的意志。
三元关系,是指一个人能意识到关系的复杂之处,在复杂的关系中,他能同时看到 “ 我 ” 、 “ 你 ” 和 “ 他 ” 三个人的感受和意志,并尊重这个复杂的三元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
一元关系的核心规则是“剥削”,处于一元关系中的人,会忍不住去“剥削”、“掠夺”别人,就像婴儿“剥削”妈妈的乳汁一样。因为婴儿既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又认为既然世界一体,所以你的就是我的,我可以肆意使用。习惯被剥削的人,也是活在一元关系中,但是把自己放在了母亲角色上,这就是“圣母情结”。
孩子将三年来一直给予他良好照料的妈妈,内化到自己心中,成为了一个稳定的内在客体。这种情况可以有很复杂的表达,我将它称为 “ 心中住下一个爱的人 ” ,这也意味着,孩子内心中终于是“我与妈妈 两个人并存”的关系,因此进入了二元关系的世界。二元关系的核心规则是 “ 控制 ” ,孩子和母亲在争夺,我的事谁说了算。
如果想要孩子和外部世界建立好关系,就必须和父亲修好关系。
父亲拉着孩子的小手,迈向外部世界,这个经典画面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一般发生在三岁后,因为三岁前,孩子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修好和妈妈的这个二元关系上,最终实现心中住下一个爱的人,同时形成自己的个性。这两者都具备后,孩子就有了基本的能量,可以在和父亲的三元关系中去博弈了。
这个三元关系的核心是竞争与合作,也就是说爱父母中的一个,恨父母中的另一个,可又发现,父母都是生养自己的人,所以不能完全“爱”或者完全“恨”,而要学习爱中有恨,恨中有爱。
这个阶段发展得好,孩子会充分意识到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他内在心灵的复杂性,谁都是有好有坏、有爱有恨,二元关系的那种彼此连在一起的忠诚感也消失了,会发现谁的身上都有占有欲、嫉妒欲,包括自己。不管一个人多爱自己,这份爱都不再是独享,而是要分享了。
诤友难得,就是因为诤友向你展现了独立意志,同时他又是真心对你好,这就让你明白世界上有其他中心存
在。
把二元关系里的问题,放到三元关系中去处理,并且逼迫第三者去评理或站队,这种现象可以称为“三角化”。三角化中,最常见的一个游戏是“卡普曼戏剧三角”,也就是心理游戏中的迫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三个角色。卡普曼说,所有人际关系的互动中都藏着这个戏剧三角,大家也都会在这三个角色中不停互换位置。
卡普曼认为,从这个戏剧三角中跳出来的方法是:具备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因为三角化游戏其实只是在借助三元关系,来消化二元关系乃至一元关系处理不了的坏。当你觉得你、你爱的人以及和你们相关的第三方都是好的,自然就从三角化游戏中脱离了出来。
人们需要第三者,需要我、你和他。这样一来,问题就不再是两个人之间直来直去地表达了,就可以将二元关系不能处理的“坏”和“好”,投射到三元关系中去消化,二元关系的张力就变得好处理了很多。
三、复盘感悟
回应,就是光。
正面管教里有一点是当孩子来找你,请你反观自己有没有对着他们眼神一亮?
其实在人际关系中,这一点都实用。
我上课最开心的就是,看到有学生的眼里,有光。
一个人,为了保护自己心中的“好”,先需要把自己内心的“坏”,投射到二元关系中,而后又为了保护好的二元关系,而去把二元关系的“坏”,投射到三元关系的世界中。
但随着人性的成熟,先是能处理复杂的三元关系中的“坏”,接着又能更好地处理二元关系中的“坏”,最终能处理自己一个人的内心中的“坏”,而彻底整合了内心的“好”与“坏”。
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万物皆虚,当你意识到,你所认为的“自己”,其实是别人眼中的你,这是不是太虚幻了;
万物皆实,一个人的内在心灵必须借助于外在关系,也就是别人的看见,才能发展,所以自我与关系,又是那么真实。
禅宗、哲学、心理学应有不少渊源。有意思,有意思。
四、批判性阅读
暂无,感觉自己不断复盘的时候,更容易循着专栏的思路走了
五、复盘中可供拓展学习内容
1.书籍:《为什么大猩猩比专家高明》《千面英雄》《追随直觉之路》《指引生活》《神话的力量》《坎贝尔生活美学》
2.人物:约瑟夫.坎贝尔
六、复盘后的实践运用
和别人相处时,尽量有意识回应时表现出“光”。从身边的人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