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72

作者: 四月晴天的日志 | 来源:发表于2017-01-18 08:15 被阅读0次

昨天给小朋友买了世界地图,今天贴出来刚好就用上了。小朋友看地图,我开始试图由大及小先给她将几大洲,然后再到国家,可是没想到小朋友上来就问我澳大利亚在哪里,给她说明后又问我北美在哪里,再一次惊讶中给她指出来,小朋友又说,妈妈那韩国在哪里?欧洲在哪里?完全摸不到头绪的我问她,为什么要找韩国,她说小伶姐姐去过那里啊……原来是那种介绍玩具的视频直播节目里提到的地点啊!

在地图上不同的位置指出了沈阳,北京,伦敦和巴斯的位置给小朋友,跟她回忆上次和爸爸一起过来的路线,她说那爸爸坐飞机过来好远啊,我说是啊,爸爸绕了一半地球的距离呢。小朋友说要量一下有多远,说着到处找她的学生文具尺,在配合她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地图上北京伦敦之间直线距离有27厘米,小朋友问那是27厘米是多远啊,我说找到比例尺就知道有多远了。小朋友又问我什么是比例尺,我在地图上简单很她说了下,不过估计她没听懂,这的确有点超出她的理解范围了。

大人总习惯用自己总结出来的结构化内容给孩子讲解,可是儿童期吸收知识的过程可能达不到我们希望的系统结构,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无法吸收知识,孩子自有他们识别世界的方式。在两年安就能从机票上的汉字来区分爸爸妈妈和她自己的名字,当时很惊讶,后来她说明是根据爸爸妈妈名字的字数来区分,然后再根据她和爸爸的名字不同字的特点来区分。当时很惊讶,现在想想其实很多孩子自发的智慧比我们强行灌输有用多了。

昨天朋友发来一段TED视频,是关于Parenting 的,讲到现代父母都把孩子成长的过程当成父母的checklist来完成,好像完成了所有的Checklist的内容就代表孩子成长过程成功了。可是,如果教育过程都如此,那不是成了批量生产了吗?

睡前小朋友和爸爸玩中国象棋,虽然知道是爸爸让着她陪她玩,可是当她说到她都会了还把爸爸的棋子都吃了,还是很开心她能在游戏中学习。想起之前父女俩玩游戏几乎把三国人物过了一遍,后来爸爸回国后小朋友经常问我三国人物问到我无言以对。学习,需要将信息和知识系统化,但是,学习绝不只是系统化结构化的内容。就好像小朋友在地图中了解动画人物去过的澳大利亚韩国和北美在哪里,就好像在玩象棋中认识了汉字兵及其含义,这些不经意的学习烙印会更深刻吧。

孩子真的像干爽的海绵,只要有知识的水滴经过就会立刻吸收,无论水滴的表现是何种形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 7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mv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