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给了我很多的力量,因为我觉得有了别人智慧的加持,特别是咱们老祖宗的智慧的加持。和我很熟的小伙伴都知道,我特别喜欢论语这本书,聊天聊到高兴处,总能牵强附会的整几句论语应景。
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够更多的了解他人智慧的结晶,多读一读《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希望自己能够修炼出来智慧。
什么是智慧?
中国古人造字本身就是一种智慧,我们先拆解一下智慧这两个字。智:上面一个知道的“知”下面一个日子的“日”,每天多知道一点,就是智。慧:上面是丰收的“丰”字,中间是“雪”,下面一个“心”字,雪落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慧就是安静的用心学习,获得双倍的收获。
有人说,我每天学习大量的知识,就是有智慧。我不认可,智慧和知识是有区别的。知识存在天花板,比如一个学科的知识是存在阶段性终点的,但是智慧可以是无穷的,它会随着每天多知道一点而产生更多。
智慧来源于欣赏和接纳。有这样一则预言故事:老国王哈特今年60多岁了,最近一直在为王位继承人的事情发愁,他的儿子小哈特是最有力的竞争人选。一天老哈特突发奇想,干嘛不看看儿子在市民眼中的样子呢?所以他颁布法令:市民了解小哈特的,都可提出来意见,特别是小哈特的致命缺点。于是乎,小哈特像被挂在墙上的一幅画,任人点评。很快小哈特身上的缺点被找了出来:他几乎没经历过什么挫折;成长经历不够丰富;管理存在缺陷等等,这些一一击中小哈特的要害,老国王更加郁闷了。
人们的意见让老国王沮丧至极,在大家的眼里,小哈特就是一个废物,根本不适合接替王位。
一天老国王去教堂的时候,把苦恼讲给神父听,希望神父帮他拿个主意。
神父听后笑着说,错误根本不在小哈特身上,而在国王自己身上,是他把事情弄拧巴了。国王很诧异,错误怎么会在自己身上呢?他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回去之后国王按照神父的方法,重新发布消息,让大家找找小哈特身上有什么优点,消息发出后的第二天,国王就收到很多关于小哈特的优点:聪明,善于及时发现问题,精力旺盛,做事肯下功夫,而且人缘很好。
几天过后,小哈特全身都是优点,被美化的像一个神仙。
最后小哈特成功继承王位,成了新一代的国王!
生活在现实世界的我们,很少有欣赏和吸纳他人优势的习惯,更多的是看到不足和缺点。生活里处处充满问题,能看到问题不足为奇,能解决问题弥足珍贵。智慧来源欣赏和接纳,欣赏我们身边每一位小伙伴的优秀,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足。智慧并没有要求我们去做更多,智慧只是希望我们每天知道多一点,只希望我们见到所有的事都有吸纳之心,见到所有的人都有欣赏之情。
智慧需要高度的知行合一。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人如果要拥有智慧,要先拥有大量数据,进行加工变成信息,然后个人再通过鉴别信息而拥有知识,再将知识运用在行动当中,最终获得的结果才成为智慧。
借用阳明先生的思想,就是:知行合一。阳明先生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或许我们很难达到阳明先生的高度,那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知行合一呢?
分享两个真实的故事。
2006年12月26日,年仅10岁的蒂莉·史密斯和家人在泰国普吉岛度假,在海边散步的时候发现海水开始冒泡泡,泡沫发出嘶嘶的声音,就像煎锅一样。凭借之前学到的地理知识,蒂莉·史密斯迅速做出判断,这是海啸来临之前的征兆。最后不但救出了自己父母,而且挽救了普吉岛周边100多位居民。
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由于对实验教学楼的加固,由于每学期都要在学校开展紧急疏散演习,才有了全校2200名学生,上百名老师在汶川大地震中,无一伤亡的奇迹。
事实上,如果我们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就会做出很多了不起的事情。
另外,智慧的起源在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对每个人来说,经验不是最重要的,智慧最重要。所以,我建议大家放下过去的成功,因为那是一种经验。成功如果形成知识体系,我们才能拥有更大智慧的可能性。
最后,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养成拥有智慧的好习惯。
年轻的我们没有太多具有优势的东西,如果现在要你去与别人竞争,相信你竞争不过那些专业人士和有着深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在年轻的时候能够把握的东西非常少,唯一可以与别人比较的东西,实实在在地讲,就是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智慧。用充满智慧的眼睛、充满智慧的头脑、充满智慧的能力,来判断所有的事情,来贡献你的价值,这就是我们可以做的事情。
因此,智慧就是每天多知道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