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效应」这个心理学名词,在日常生活非常常见,意指我们在一个人、事、物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后,往往在决定未来时,因着眼于眼前失去的代价,死抱着过去不放,导致沉没成本发生。这个现象不仅发生在生活、职场上,就连感情经营都容易不知不觉陷入沉没成本的谬论中。
生活中的沉没成本——选择你所爱的
假设你今天去艺文中心游玩,花了几百元预约一个DIY 手作课程,但同时看到旁边有非常引人入胜的街头表演,也刚好是你最喜欢的主题,此时对你来说街头表演比手作课程更有趣,那你会选择去DIY 还是看表演呢?许多人可能会选择DIY 课程,因为已经花了几百元报名,机会成本上会觉得损失一笔钱;但你心里明明知道自己更喜欢表演,既然钱都花了,也拿不回来,为何不选择自己喜欢的呢?
这就是常见的沉没成本范例,我们在面临选择的当下,不应着重在已损失的成本,更应该考量的是当下的决定及未来的发展。因为失去的已经拿不回来,若拘泥于那些成本,而导致自己做了错误的决定,无疑是更大的损失。
职场上的沉没成本——当下及未来的发展
公司的专案执行,花费的时间、金钱成本更是庞大。想想有一个创新产品,大家已经花了2 个月构思,也投入300 万资金高额研发,但却苦无成果陷入窘境,此时必然需要讨论未来走向:是要继续投入更多资金开发,还是就此打住呢?
此时,解决之道不外乎先以产品当下状态,及未来市场性作为考量,如果产品本身发想就走错方向,也知道当前的商品没有商机,与其再花300 万「救」产品,何不重新花300 万做一个新的商品?虽然当下损失那笔资金,但反而可以带来更大的效益。不过毕竟300 万不是小数字,许多人会因为心疼庞大资金的流失,而做出损益较高的抉择。
感情中的无形束缚——那些付出的青春
沉没成本在感情经营中是个无形的杀手,经常勒索了双方的关系。例如小方有个交往7 <typo id="typo-791" data-origin="年" ignoretag="true">年</typo>的男友,但最近发现不仅两人价值观有落差,甚至男友开始有暴力倾向,此时小方面临分手抉择时,顾及青春都奉献给了男友,如果要再重新认识与经营一段新关系又要花上好几年,并想到以前残存的美好回忆后,开始淡化男友的偏差行为,选择一次又一次给他机会。
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类似经历,在一个对象身上奉献了青春,一时要离开就觉得「划不来」,毕竟人的青春有限,也不知道能不能再找到合适的对象,因此陷入感情的沉没成本之中,不断地被绑架、无法脱困。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把握现在,年少轻狂时总走过许多错路,经历不少挫折,但不应该让这些过往局限自己,而是将之化为成长的养分,带领自己走向更宽广的道路。现在不妨试着,别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想着:「重新买一瓶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