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9《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一遍,至P209

001“多么痛的领悟”
“读教科书,要先把所有概念都记下来,暂时不懂的就死记硬背。先把概念牢记于心,就可以通过以后的学习和实践反复审视它,并形成透彻理解。”
并不局限于读教科书。做事情,尽可能理出重要的概念,审视它们,并记住它们,然后,似乎很多事情就都简单的很了。
但是同时要记住,概念这个东西,有时候是会混淆的,需要用逻辑思维去破除那些概念不清的陷阱。
那么,逻辑思维是什么?两大突出的内容是因果与交互。
因果是什么?最简单的形式是,因为A所以B,但是,往往,我们遇到的因果关系更加复杂,需要“从三个层面去审视;
A不一定是B的理由,A不一定是B的唯一理由,A不一定是B的最重要的理由。”同时,也要注意因果的变体,深入分析,找出逻辑漏洞。
什么是交互?交互的存在,需要我们去认识,两个物体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从A到B,而已A和B互相作用。好比,好学生与好老师互相促进,好比,处于优秀群体当中,很大可能是相互促进下的更优秀。不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也是同样,你如何看待社会,如何对待社会,社会就会如何回馈你。
因为逻辑陷阱处处有,在接触和接受之间,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缓冲区域,就像是无菌区和有菌区之间的隔离带。这样,可以听到看到感受到尽可能多的甚至是全部的内容,既能保证我们不会因为偏见固执遗漏重要信息,又能保证,混乱与不合逻辑的假信息吸收入大脑。这个缓冲区域的主要用途就是反复审查、甚至拷问鞭笞,直至剥离出普适的道理。
另外,因为成功者往往存在自立性偏差,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可能比关注成功者更有效。
至于,如何训练思维,可以从日常的习惯句式开始,比如,A和B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002脱离了例子的说理总是干巴巴的,不知所云。一方面是自己可能没有完全理解内涵,另一方面,因为没有找到舒服的感悟输出方式,硬要把几点感悟串成一篇,总觉得有点牵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