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蔡崇达的《pinang》一书,读到《母亲的房子》这篇文章时,蓦然想起十多年前的那座荒园来了。
我并非是到"至今成追忆,才知当时已惘然"。而是当时已预知感伤定会到来,却还是无可奈何,光阴匆匆留不住。
说起荒园,它既有类似鲁迅先生的"不必说"的自然景物排比,又有车来车往的热闹场景,更重要的一点是,它是我们家当时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
在这座园子里有我的父母最辉煌的十年奋斗史,也有我求学时的青春记忆,还有我成家前的一切。
(一)奋斗从这里启航
——
那是一个老旧的公社的遗址,由最后一任社长组织出让给个人经营者经营,因为那个时候,经济不发达,大多数人都很穷,因此,公社里最大那个门面,始终很难租出去。
后来终于有几个人合伙租下了,再后来又换了人合租,再后来合伙的三个人中有一个退出不干了,这时候年轻的老社长就过来劝说我父亲去接替。
因为当时我爸爸是从公社出来的第一批人,个体经商做的还算不错,有一定的实力,那时候,社长最关心的是出让承租问题。于是便找到了他。
对于我父亲来讲,他的母亲,我的奶奶也希望他能挑战一下自己,而他最为孝顺,当然很听奶奶的话。同时,我想他自己或许也觉得是不错的机会,可是老家也有门市,如果他去镇上,那么我的妈妈就必须独自经营老家的店。父亲或许还是有犹豫的,这从他和母亲的商量中可以听出来。
母亲,最后还是接受了这样的安排,没有太多的无奈,只是有点担心。再后来,父亲做的不错,但也有不足,那就是饮食和入账的问题。没有人做饭,十分不方便,另外,入账全凭自觉,不是长久之计。而对于我母亲她最大的问题也是饮食问题。因为她太节俭了,一个人吃饭常将就,让奶奶都很是心疼。
最终,一起的合伙的三个人还是分开了。不过,最后他们都单干了门店,彼此也有联系,发展的都很不错,这或许就叫那时候的"下海"吧!也是那时最和平的解体,互相成全。
到了一起的父母,在楼梯间盖了一间小到放完厨具,只能够两个人站立的厨房。住室是四平米左右的小小间,后来楼上又租了一个住屋,光线很不错,就是冬冷夏热。再后来,后院又加了一间漆黑无比,却又冬暖夏凉的住室。
所以,你看,就是这样简陋的生活环境,可是父母却也在一点点地进步和改善。这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我的作文里的父亲,他无所不能,勤劳吃苦,乐于助人。从自行车,拖拉机,到三轮车,摩托车,面包车,小汽车,父亲都开了一个遍,早出晚归,爱护家人,孝顺父母。我们听着车的声响就辨别出他的归来,给他开开大门,迎接他回家。
父母双方都是姊妹兄弟众多,从小就勤劳吃苦,养猪养鸡,种地纺布,浇地带娃,……几乎只要是当时的生活需要,他们样样能干。听过父亲养兔子,拽兔毛的故事,也听过母亲捡粪攒钱的故事,相比较,我这个直到上了大学才做到发个传单,写个文章,带个家教,得到奖学金等这样赚到过钱的人,在他们面前就显得弱爆了。
当然,还有一个福利就是——我的奖学金都是双份的,还有爸爸奖学金等额的嘉奖补助。除了这些钱,我还有点底气花,别的钱我心里总觉得都不属于我,我花着一点都不开心。
所以呢,他们结婚时几乎是一贫如洗,经商完全是白手起家,从自行车一箱的进货量,到三轮车多箱的进货量,再到后来的大货车发货,从自由经营,到代理商,所有的一切,都是从0到1再到……,总之,天知道他们究竟是怎么努力才赚到了百万,再后来,他们买了市区的四室两厅两卫的大房子。
再后来,行业整体情况逐渐不太景气,营业额也已不似从前,但他们还在用心经营。不过,或许是因为子女已经结婚成家了,他们对待生意已经很淡然了,收入够花就可以,邻里关系很好,生活很幸福,这就足够了。
只是,似乎对于他们而言,生意还是最最重要的一件事,几乎每天都是12小时+的营业时间,这让我这个后来者自叹不如,准确说是我是绝对不能接受这样的工作时间的。
可是,后来我也明白了,人啊,还是应该有点热情在一件事上的,不然,当有时间自由支配的时候,似乎还会有点怅然若失了。如果这件事又恰巧是你的工作,那就是撞大运,中大奖了。
幸福永远都不是无所事事的清闲,反倒可能是付出之后的坦然。
他们的奋斗,自有他们的酸甜苦辣咸,这中间,这院子见证了大大小小的事情,直到被拆。我清楚的记得自己的不舍,可是最终它还是被林立的几座楼房所代替了。我的父母也搬离了这里,开始了新的地点的生活。
(二)园子里的我的身边的故事
——
那座荒园成为我的家庭一部分的时候,我已经到城里上高中了,我弟弟独享了有经商的父母在镇上的便利和金钱上的充裕,而我则独自开启了自己照顾自己的住校学习生活。
不知道是不是从小的点滴节俭,受到了母亲无一例外的表扬的缘故,不断被加强,所以到了自己掌握财政大权时,即使他们对我不限制时,我的花钱也格外节省,也很独立。我有了自己的银行卡。学费生活费自己取自己用。
但是我自己赚钱后,花钱就没有那么细致了。金钱观和花钱方式上,能够区别于母亲的原因是我同时也受着我奶奶的真传,所以我只是花他们的钱不忍心,自己赚的我还是很乐意开心地花掉的。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母亲的影子的影响,没怎么节俭的我也在结婚后的几年里,付得起房子首付了,还有余额,这让我的枕边人和婆婆都很震惊。
弟弟最大的"亮点"是自己学习不好,可是交友却是全校佼佼者,这让我都侧目而视,羡慕不已。更大的我们发自内心赞叹过的,是他的勇气。
有一次,他和那个学习特别好的朋友晚上下课回家,路上遇到坏人,弟弟本来已经跑开了,可是他的朋友却被截住了,弟弟竟然敢为朋友折返回去,结果不太糟糕,但危险还是有的。
当然,客观来讲,弟弟的这个学习结果,跟拔苗助长的母亲也是分不开的。你一定没见过,开学第一天就让儿子跳级的母亲。这跳级可是在几十年前,不是现在上学早到穿着纸尿裤的时候。不然,唉,或许我还真不一定能和他学习距离拉开地那么大,~终年享受着"三好生"的家庭待遇。这让我开心却又难过,我就纳了闷了:学习就那么重要吗?
我亲眼看着他用纸叠的美妙绝伦的菠萝被父母没收,被批评,被老师,被父母,被社会的认知指责。我亲眼看着和我相仿年纪的堂姐灵巧的手工被漠视,漂亮胆大,敢想敢干,被一只纸成绩所否定。我亲眼见证着看似散漫洒脱的堂哥被无情的批评,成为医生的他,在村里面的抗疫中,不顾安慰,和嫂子两个人顶起全村的医务和消毒工作。
人都有长处,都有亮点,只是为什么有些人不再闪亮了,也许是把自己的亮片弄丢了。有时候是自己主动摘下来的,有时候可能是被迫取下来的,有时候,那些闪光就是这样渐渐的悄无声息地就不见了。
弟弟,长成了玉树临风的个子,终于能够做着一份自己选择的工作;姐姐辗转之后,现在成了全职宝妈,兼职手工编织;哥哥还是游山玩水,玩心不改,像个赤脚医生,需要就回来,不需要就~天涯海角任我行!
我还是中规中矩地当了个老师,我还有一个堂妹,成绩姣姣,立志不做教师,但是,最终还是读研究生,然后进入了一所本地城市最好的学校。
总之,任何人的人生,到最后都还是要由自己买单的。所以,干嘛不"选我所爱,爱我所选",进一步,和退一步都摆在面前。
后记
我本来以为自己什么也写不出来,可是写着写着就写了这么几千字了,也不知道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会不会读完,如果读完了,点个赞,让我知道我还可以接着继续写这些故事,也许有人会听一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