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在信仰中寻找人生答案
【连载5】信仰是宗教吗?

【连载5】信仰是宗教吗?

作者: 她禅 | 来源:发表于2018-11-03 21:39 被阅读72次

    信仰是宗教吗?

    宗教当然是信仰,这一点符合几乎所有人类的认知。以至于通常我们在讨论信仰的时候,会潜意识地认为,信仰就是宗教。西方人喜欢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一些中国人也喜欢鹦鹉学舌地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

    前几年国际知名民调机构盖洛普进行了一次横跨65个国家、6万人之众的宗教信仰情况调查。根据调查显示,中国有6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是无神论者。很多在国外有过经历的朋友应该都听过身边的外国人说过,他们表示没有信仰的中国人是可怕的、是不幸福的、是不可信任的。事实真的如此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两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候选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这么说:“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佛教,而在教义与己相背时,中国人会说,‘人定胜天’。中国人的信仰危机在于:经常改变信仰。”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人有宗教信仰,或者从事着类似宗教的活动,却并不承认,或并不自知。更多的中国人,则拥抱着含混不清以至于自己都很迷茫的多元化信仰。在这里,有一个问题非常重要,前文提及的“信仰就是宗教”这个认知正确吗?

    答案是否定的。证明这一点非常容易,从数学逻辑的角度上来讲,只要我们找出一例非宗教的信仰,我们就可以得出信仰包含宗教但不仅仅是宗教的结论,这也就等同于是信仰不是宗教的结论。

    让我们从爱情说起,注意,这里先不讨论更广义的爱,仅限于讨论男女之间的那种怦然心动一见钟情。首先,爱情不是宗教。没有任何宗教会把爱情当作真理,爱情本来就是亦真亦幻,爱时海誓山盟情真意切要生要死,不爱时过往痴迷皆烟消云散仿佛只是做了一场或痛彻心扉或后悔万分或醒来便无感的梦。但是,爱情却是一种信仰。我个人在选择人生伴侣的时候便以爱情为最重要的原则,我相信与我同道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并非寥寥。

    哲学家定义的信仰是:“一种强烈的信念,通常表现为对缺乏足够证据的、不能说服每一个理性人的事物的固执信任。”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所相信的爱情、友情、忠诚、正义大多都是信仰,我们对这些名词有一种强烈的信念,但它们却真的缺乏足够证据,也不能说服每一个理性人接受。在中国古代,有时义士会把一个人当作最重要的朋友,视为生死之交,对方却可能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礼节回应,友情何在?友情便是义士的信仰,但对于那位君子,这段人际关系只是他无数人际关系的一部分罢了。

    到此,我们已经可以得出明晰的结论,信仰不是宗教。那么,外国人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进而贬低中国人的信仰根本,便是无根据的了。一部分有企图的人士试图把狭隘的宗教信仰理论强加在中国人头上,从发心上,他们或许信仰着属于自己的正义,但是从行动上,他们不能理解中国人信仰的根基,往往导致他们难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以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教过程为例,自初唐起,至明末清初止,先后三次传教失败,三次失败教训的最后一次更是以中国禁教宣告结束。此后,传教士总结了经验教训,展开了从外在形式到思想价值方面的传教改革。

    首先,在外在形式上采取了“徐图缓进”的本土化策略。即初期不急于传教,传教者在语言服饰上注意与中国“一体化”,努力寻求基督宗教与儒家的契合点。从表面上的调整到更深层次的改革,做到基督信仰的根本旨趣、核心价值与中国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特性上的协调来达到顺利传教的目的。例如,通过“礼仪之争”而最终取消了对信徒祭祖、祭孔的禁令。

    其次在思想方面,采取了“合儒易佛”的传教策略。利玛窦指出:“儒教是中国固有的最古老的宗教。儒生管理着这个国家。它有大量的典籍,比其他宗教有着大得多的影响力。”他在《天主实义》中说:“吾天主,即华言上帝”。

    基督教第四次在中国的传播时期是鸦片战争前后。这次传播使基督宗教凭借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大量涌入并获得立足和发展。伴随中西经济、政治上的冲突,中西思想文化上的交流和碰撞,基督宗教在中国的传教活动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传教策略是:“孔子加耶稣。”从1869年12月到1870年1月,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教会新报》上连续发表文章,系统地阐述“孔子加耶稣”的理论。李提摩太、李佳白、丁韪良等一手举圣经,一手捧四书,大力鼓吹耶儒“互相合和”,认为“孔子加耶稣”的公式,有利于宣教传道。

    总的看来,由于基督宗教在中国大陆经历了长时间的本土化过程,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三自”爱国运动,可以说已经基本上使得做真正的中国人和做真正的基督信徒不再成为相互排斥的事情了。

    中国政府提出的宗教中国化,未必不是各宗教适应中国水土的良方妙药。宗教最佳的中国化方案不是照搬中国传统文化或硬套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是“万变不离其宗”,在保持宗教信仰和宗教教义权威性和核心理念不变的同时,学习、吸收和接受传播地对本宗教发展有益的东西,根据当代中国特征做出调适与发展的进步。

    哪些是对宗教发展有益的东西?在前文,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信仰不是宗教。在这里,让我们重新认识宗教——对基于同源的一定数量的信仰的集合进行管理的组织。基于这一定义,宗教中国化应该做好三点认知:一是认知到自身核心信仰的坚守范围和非核心信仰的妥协空间;二是认知到中国统治阶级所倡导的信仰内容;三是认知到中国人的信仰内容。

    我们追根溯源,中国古人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信仰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连载5】信仰是宗教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sl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