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头一遭,常把错事当成宝。事到临头生悔意,惟叹悔意未来早。
世上没有后悔药,等你后悔的时候,往往悔之晚矣。我们做不到不犯错,却可以做到早发现、早后悔、早治疗。
假如后悔能早来,也许你会多翻几页书,多做几道题,多听老师几句话,或许就会有个好成绩,就能考上一个相对更好一些的学校,也许就会有个更多更好选择的机会。
假如后悔能早来,也许你会多了解一下,多沟通几次,多想想如何取舍,或许就会有个好发展,就能有一个相对快速的个人成长渠道,也许就会有更多更宽裕的经济储备。
假如后悔能早来,也许你会少吃几口,多运动几次,早睡早起,少与人计较,或许就会有个好身体,就能有一个充沛的精力,也许就会有一个更加健康的体魄。
就像没有后悔药一样,这个世上也没有那么多的假如。过去的事情一去不复返,我们没有必要为过去的所以而懊恼,却完全有必要去审视它的不足。
对于过去,后悔其实并不是无用的。之于现在,当下的后悔,其实也能算作警醒的开始。
之于未来,把当下的后悔化作之后的种种自新的力量,这后悔便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对于未来,这迟到的后悔,恰恰来得刚刚好。
对于未来,今天的后悔,便是未来的“假如后悔能早来”。
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是败给了时间,更是败给了习惯。我们很难自觉自发地做出改变,尤其是那种看起来会有点痛苦的改变。
其实我们是不惧怕痛苦本身的,我们只是惧怕自己想象中的痛苦的过程。还没有行动,已经在脑子里勾勒出五百只拦路虎。哪里还会有做出改变的可能?
于是我们一边后悔,一边照常。于是我们一边牢骚满腹,一边我行我素。
对于美好,我们更习惯停留于羡慕。对于财富,我们更习惯停留于嫉妒。对于别人的飞黄腾达,我们更习惯于指责。
不是非要去标榜某些人的优秀,只是觉得,那些相对优秀的人总有一些可贵的品质。比如说,他们往往比我们更容易听取别人好的建议,他们往往比我们更容易做出改变。
早发现、早后悔、早治疗,这也不是什么高贵的品质。正因为我们讳疾忌医,所以才显得那平常的品质是那么可贵。
有些事情其实已经迟了,可很多事情就算现在后悔,其实完全也来得及。
四十岁,要说也不算年轻了,却也绝对没有糟糕到不能重启的地步。
假如我们现在后悔了,假如我们现在警醒了,假如我们现在努力了,假如我们现在改变了,一切都还来得及。
如果现在拿出碎片的时间去背诵唐诗宋词,一天背两首,三年的时间你就可以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
如果现在开始,每天都运动半个小时,用不着此次都大汗淋漓,三年之后,你也许就会有一个傲人的身材。
如果现在开始,你读一读“曾国藩”,悟一悟“王阳明”,哪怕是翻翻《论语》,三年的时间,也足够让你成为一个颇有见地的国学爱好者。
如果现在开始,你了解一下企业的架构,熟悉一下公司的业务,精炼一下做事的流程,多满足一点老板和客户的需求,三年的时间,你完全可以做到老板和客户都离不开你。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我不完全认同。闻道的事情,还是尽量早些的好,哪怕能早上个三五天,也总要好过朝夕之间。
后悔不会因为你的假如,就来得早些。也不会因为来得早,你就能积极行动起来,你就能做出改变,你就能咸鱼翻身,一遇风云便化龙!
只是觉得,若是早些,总是有做出改变的机会。
当然,有足够多的人还是乐于安守现状的,还美其名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也没错。
只是年纪尚小,乾坤未定,又何必错失了机会呢?
趁时间还早,何不试着后悔一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