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得到的时间管理就是对有限时间的切割,它体现在你每日的工作计划中,比如上午9:00干什么,10:00干什么,做一件事情具体要多长时间等等。对于刚开始接触时间管理的人来说,他所要做的以及他能够做的,就是考虑怎么样来合理的分配时间,使得在单位时间内能做更多的事情,有更多的产出---做计划。
但是在做计划之前, 我们必须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做一件事情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对自己的时间颗粒度掌握的越清晰,我们的计划才会越容易被执行。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一些时间记录的工具,这类工具在应用商店里有很多,操作起来也非常的简单,比如aTimeLogger。经过一个月到半年左右的记录后,你就会清晰的知道在同一类型的事情上,你平均会花费多长时间,那么在做计划的时候就可以安排相对充足的时间。
在时间计划的安排上,我们也有很多工具和方法以及图表可以使用,比如印象笔记App中会有很多自带的效率管理模板,比如周报计划、晨间日记、PDCA工作法等等,都可以辅助我们完成计划安排。
除了对整块时间的安排外,我们还会有许多琐碎的时间片,比如等人的时候、等车的时候、午饭后小憩,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片段去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比如快速回复邮件、关注时事新闻之类的。
时间分配
时间管理不单单是一个关于时间分配的问题。如果计划今日要完成一篇文章,我很可能会安排在上午完成,因为早上神清气爽,较为容易专注,而要是放在下午1:00左右来做,很可能会有些晕乎乎的。所以时间计划安排的背后其实是在对每件事情分配注意力。
对注意力的三个基础认知:第一,注意力是个人最宝贵的资源;第二,注意力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第三,注意力可以通过练习被延长。
有一句话说的是“你在什么事情上下的功夫最大,你就在什么事情上出成绩”这就是注意力重要性的体现。而注意力是有限的,这个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切身感受,如果你全天都专注扑在工作上的话,到下午五六点钟时你就会发现对于需要费些脑力处理的事情你就做得额外吃力了,这就是注意力被耗尽的表现。
我们刚才说到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延长专注时长,究竟要怎么做呢?这里给出三个方法:
首先,对于注意力练习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番茄钟工作法,半个小时一个番茄钟,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这种工作法有三个特点,一是在每个番茄钟内只做一件事情;二是劳逸结合,工作后必有休息;三是即时反馈,5分钟的休息就是对前面25分钟专注的即时反馈,这就好比打游戏,每完成一个任务都会收获阶段性的奖励,从而激励玩家继续下去。同时番茄钟的时长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每个人自身的情况来进行调整。
除了番茄工作法之外呢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方法,比如用场景来辅助你去专注的投入工作,比方说每次写文章的时候都固定去一个地方,咖啡馆或是图书馆。再比如可以去安装产生白噪音的APP,比如森林里的鸟叫声、流水声、雨打地面的声音、图书馆的翻书声等等,在专注的时候听。
最后就是采用一些刻意练习,比如冥想,来锻炼主动专注。我这里还推荐另外一种方法,我称它为“倍速听”。就是听高于正常播报语速的音频。比如用1.5倍速来听一段新闻,这使得你必须集中注意力,否则没法听清楚新闻到底在说什么。
注意力分配
我们在讲注意力时一开始就说到注意力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资源,既然宝贵且有限,那么在分配上自然要额外用心。这就好比穷人一分钱最好要花出两分钱的效果,精打细算。在我们日常处理的大小事务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我们花同样的精力去处理的。
时间管理上很重要的四象限法则,用重要性和紧急性形成四象限,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归属于这四个分类中的一个。在注意力的分配上越是重要的事情你为此分配的专注力自然就越高,而在这其中重要并且紧急的事情,往往是你处于第一优先级要处理,并且要投入大量精力去积极完成的工作。
但是还有一类叫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就是那些你笃定地知道这件事儿非常重要可就是觉得今天不做也没啥大问题,明天、后天、大后天......还有很多时间可以用来做这件事儿,不差今天这一天。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如果一直不做最终会变成紧急且重要的事情,让你焦头烂额或者痛苦,比如久坐不动后腰疼。这类事情的共性是它们的“长期收益很大,而短期收益难以衡量”。所以对于这类事情要想成功完成要牢记两点:持续地做,利用时间复利。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儿是你必须额外投入注意力去做的事情,是会给我们带来价值感的事情,也是我们进行时间管理的最终目的。
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