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高铁来南京,我去接。
准确的说应该是顺路带,那天正好是去学一门课程,下午结束的时候顺路回来接上姐姐和小外甥。
这两年我有一点变化很明显,就是学习意识,经常性的会主动学习一些知识与课程。
这些看似没什么,不就是学习嘛,有啥了不起的。
学与不学,看似没什么区别,但当你真正去学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是挺有收获的。
和同进群是一个道理,看似搞与不搞都一样,但当你真的搞了后你会发现,嗯,还真挺好。
所以在这个学习的动作后面,折射的是一种意识,一种学习的意识,这一点很难得。
最起码和几年前的我相比进步很多,虽然说以前的我也蛮爱学习的,动不动就抱着书一看,有时一看就看一天不出门,但那种学习太被动,效率太低,学习还是得与人打交道,尤其是与优秀的人,得与事打交道,得经历足够多的事。
接上姐姐和小外甥,准备回家。
在出发前我打开手机地图看了一下,发现绕城上堵成一条龙了,于是马上切换成小路模式,虽然红绿灯多点,但至少不堵。
在车上,我和姐姐聊天,也算是阶段性汇报工作。
我说,这两年和同进群的成员们接触下来,我发现我的学历是真低,以前觉得本科生还能拿的出手,我现在到哪都不再好意思说我是本科生了。
姐姐说,今年我们法院考进来了七八个新同事,基本上都是研究生学历,学历高其实就意味着能力强,为什么本科生少了呢?因为全被研究生们挤下去了。
我说,也就是后悔药买不到,不然花多少钱我都得买上一颗来。曾经的无知,得花上如今的多少财力和精力才能补上。
姐姐说,高学历不管对谁来说都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比如珺祎,当她上学后,填家庭信息表时,父亲,博士学历,脸上不自觉的都有光了,同时对孩子也是一种督促,自己父母都是博士了,那自己搞个本科还像话嘛?
我说,这点倒的确,虽然小孩子看上去啥也不懂,但他们也会比来比去的,比如你父母当多大官,我家里长辈又是谁在哪哪当官。我们上学时就这样,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只要是当官的,都能拿过来说一说。
姐姐说,小孩子天真无邪就天真在这里,她们不会藏着掖着,同样,羡慕、嫉妒、相互之间的讥讽与嘲笑也不会掩藏,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真正有压力的该是大人们。
我说,我最近悟到了一点,其实对于一个没有背景的农村娃来说,大城市才最应该是他们的栖息之所。
姐姐问,为什么这么说?
我说,这话应该反过来看,如果你是一个家里有背景的,那在老家,比如我们县城,那你肯定是如鱼得水的,就是要啥有啥,一套能配齐,如果你没背景呢,其实在县城和在大城市是一样的,一样是要啥没啥,因为两者你都没背景,都得靠自己的打拼,从无到有,差别在于,在大城市能给你提供的不管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要好的多很多,这一点是在县城不可能实现的。
姐姐问,软件设施怎么说?
我说,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是一个本科生,小东是一个博士生,他在南京高校里,我也在南京,往往就因为我在南京,从而我可以有这个先天性条件和他多接触,通过他来看到另一片天地,在他的天地里,去提升自己的认知,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反过来说,每个人都有很多大学同学,你也有一个同学,但他在美国,你在中国,就算你们之间关系再好,你也不可能天天见面,时时联系,更多的可能性是,慢慢就失去了联系,除非你也跑到美国去。
因为你在县城的话,你怎么可能会见到博士?
为什么见不到?
因为很少有县城里会有高校。
所以从这个点上来看,我们若想不断的往上攀爬,首先得不断的变换自己所在的地理位置。
能在市区定居,不要在郊区定居。
能在上海定居,不要在南京定居。
能在纽约定居,不要在上海定居。
最后你会发现,以前的那些同学朋友们,没人再能跟得上你了。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