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五

天底下,再也难找“文凭”这样的好事。
假期开学,很多学生愁眉不展,因为得了“假期综合征”,需要多开几副药(作)方(业),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有一群人却会眉开眼笑,不用问,一定是新生,而且是大学新生。
他们对未来充满期望,也被家人给予厚望,真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
学生之所以如此满怀希望,是因为相信。相信奋斗的价值,更相信——文凭的力量。
文凭,是劳苦大众实现跃迁的第一步,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
一个农村的孩子,凭借一张大学文凭、重点大学文凭、清华北大的文凭,就能实现阶层的飞跃。
凭借一纸录取通知书,可以和全国最优秀的人成为同学、朋友、恋人;
凭借一纸毕业证书,可以进入全国最好的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和全国最优秀的人成为同事,接受他们对你流露出来的外部性,使你成为更好的人。
凭借一纸证书,可以名正言顺地获得城市的户口,及其附带的很多美好事物:更好的教育、医疗、交通、文化、卫生等一切。
去年以来,“抢人大战”的城市多达50个,连超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也开始半遮半掩地发文抢人。凭借清华北大这样的文凭,能直接申请落户上海了。
一个较低阶层的人,只要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干学习这一件事,就能更上一层。
试问天底下,还有这么容易的事吗?没有。
如果有,也只发生在中国,科举时期。那时读书学习干得好,直接做官,进入最高楼层。那是坐上了神州5号,直接升天。
现代社会,虽然没有这么夸张赤裸裸,但文凭认可度依然空前。高考是最清楚高效的通道,即使它不完美,但却几乎是底层人民唯一的希望。
人靠大米活,也靠希望活。
如果没有通过高考进入城市,也依然可以用脚投票,从农村走进城市,从小城镇走进大城市,从大城市走进一线城市。
大城市意味着更多的人,更多人聚在一起,自然产生更多的需求、情感、文化、知识、技术,从而产生五花八门的企业,形成产业,这是城市的聚集效应。
举个栗子,一个村子里,是没有皮具护理店的,到了镇上,可能就出现一家,到了县城,会有几家,到了大城市,就会有连锁店。
所以,在大城市,更容易找到工作,更容易拥有用户,更容易活下去,更容易活的好。
进了城市,无论有没有户口,有没有金光闪闪的工作,只要双脚踏上了城市的土地,身体挤进去,就上了更高楼层,这是要被后代子孙点赞的。他们回想起来会说:“我的爷爷,在X年来了XXX,有智慧,有胆魄。”
通过高考获得文凭、走进城市,是清清楚楚的楼层进阶途径。
因为清楚,所以容易。虽然学习很难,但知识都在课本里;虽然进入城市很难,但脚就在腿下边。这是很清楚的,半点不用怀疑。
比较难的,是进入城市后,接下来的模糊事物:模糊的题干、模糊的选项、模糊的答案。
一旦毕业进入工作阶段,人们就进入集团作战、系统作战。人,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而是携带了家庭智慧、意志、经济实力等,进入职场与社会,去争取一片天地。
这时,决定成败的,是系统实力,比如“六个钱包”,而不是个人。
再也没有像“学习/付出-收获”这样简单的直通车,更没有老师、教练手把手带领复习、考试。考试反而成了最简单的事。
每个人面对的生活、工作都是题干模糊、选项模糊、答案更模糊的状况。
于是我们发现,通过高考或双脚走进城市的人,越来越接近中产阶层。但越向上走,道路越陡,甚至大多数时候,看不清道路在哪儿。
在中产这个楼层里,人越来越多,造成拥堵,形成纺锤形社会。

经济学里边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每增加一个,所增加的幸福感都会下降。
从贫穷到富裕的阶层跃迁,如果比喻成爬楼,也存在“边际效用”的递减。楼层越高,升阶越难。
我们看一张图。

这是楼层高度与正向努力之间的关系图。纵轴为:楼层高度。横轴为:正向努力值,用正确的方法在正确的方向上做事。
图中有两层意思:
· 家庭或个体,正向努力值越大,所处楼层越高。
· 付出同样的努力,在A点能获得比B点更大的升阶。也就是说,楼层越高,升阶越难。
之所以越来越艰难,是因为进入较高楼层,系统的增长,受到非常多的限制。
在经济活动中,资源要素主要有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三个要素中有两个被严格限制:土地和劳动力。
土地属于公有,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房产交易也受到多种限制,限购限卖限贷限离婚。
香港最近的一份公开文件显示,有10位业主共持有房产40136套,其中最牛的那位,坐拥15645套房产!而目前的限购条件下,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能买下10套房子吗?
劳动力,也就是子孙后代,受到计划生育限制,一般家庭最多两个,且二胎刚两岁。收入可以从10万涨到50万,但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能从生1个孩子生到5个孩子吗?
种种限制使得富裕家庭,即使拥有大量财富,其主要的生产条件,并不能相应成倍增加。
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资源并非只有土地、劳动力、资本。
我们将资源定义为:一切有利于基因复制的事物。它是基因复制的工具、途径和通道。我们的身体也是基因制造的工具和机器,用于它们的保存和复制。
我们在文章《你一定没想到你竟然这么富有》中,介绍了一个人携带的资源矩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
资源矩阵以基因为中心。

资源矩阵中包含生理资源、有形资源、无形资源。
在中间阶层跃迁的努力中,单纯靠赚钱、高工资,较难实现,钱只是资源之一;
单纯靠给孩子上补习班、学钢琴、学跳舞,很难实现,因为孩子不一定长成郎朗那样的大才。
阶层跃迁,是“资源矩阵X2X2X2。。。”无限翻倍。
如果身体受限制,那就生孩子。现在越来越有“为国生娃”的氛围了,即使为了家庭跃迁,生娃也是必经之路。如果中产家庭能把养一个孩子的钱,用来生养5个孩子,那么其中有一个孩子成才的概率,会大大提高。量变引发质变。
给我们配眼镜很多年的老师傅,原来北京眼镜厂的部门主任,因为生仨孩子,被辞职。靠手艺吃饭几十年,仨孩子都去了国外,两个从牛津耶鲁毕业。
我的歪理是:一个孩子考90分,不如5个孩子每人20分。事实上,怎么也能拿60分及格吧。
如果土地受限制,那就增加土地,增加房产;
如果时间受限制,那就将一份时间卖出去很多份,比如写作一本书,制作一门课程,有些大号主理人写一本书,1小时卖出去3000册;也可以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比如招10个人开一个公司,生产产品卖出去。
如果影响力受限制,就通过不断生产产品、塑造个人品牌,扩大影响力。
以此类推。任何一项资源受到限制,都要不断去突破。如此,才能实现飞跃。
阶层跃迁,是一次又一次由内而外的蜕变,是一次又一次人生的洗礼,高考、进入城市、工作赚钱、生娃养娃、买房、创业、融资、海外投资等等,每一样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决心、勇气和行动,才能迎来收获。这些日日夜夜的努力,应该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吧。
作者王小五为铅笔经济研究社成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