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得到上学习了关于结构化思维的课程,收益匪浅,特记录下来,留待日后查阅。
文章分五个部分讲解了结构化思维:
一、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就是面对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种结构,把它拆解成一个个你能解决的部分。这个结构就是金字塔结构,纵向上,由总到分,横向上归类分组将信息归类分组。
二、怎样识别筛选信息
一种是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是待解决的问题。那么,你在主动识别信息的时候,就要特别去关注信息和你的目标之间的关联性。可以采用找关键词的方法实现。
二是被动地接受大量的复杂信息,需要用结构化思维的方式来对信息进行高效识别。在你接收信息的时候,就可以把它识别成 结论 、 理由 和 事实 这三个部分。
A、识别结论、理由、事实
首先,如何找到信息中的结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线索来找到它:1、找到对方话语里表示结论的提示词。2、关注信息中的几个重要位置。3、如果是面对面地交谈,你可以问问对方,“所以呢”。
识别信息的第二步,辨别支持结论的理由。
最后,识别信息的第三步,是找出信息中有哪些事实。结论、理由可以是主观的,那么事实一定是客观的。
B、如何判断真实性与可靠性
第一,要有客观事实来支撑结论和理由;
第二,事实和理由,理由和结论之间要有证明和被证明的逻辑关系。
三、怎样归纳整理信息
MECE的五种分类法:1. 二分法。2. 过程法。3. 要素法。4. 公式法。5. 矩阵法。
特定场景的分类模型:3C、4P
四、怎样提炼信息结论
结论是有中心思想的主题句。提炼概括结论:一种是归纳法,一种是演绎法。
五、怎样清晰表达信息
清晰表达四原则:论、证、类、比。
第一个原则,论。也就是结论先行。 一次表达只支持一个思想,最好能够出现在开头,这叫结论先行。
第二个原则,证。也就是以上统下。 说的是,任何一个层次的要点都必须是它下一个层次要点的总结概括,直到最后一个层级的内容是客观事实或数据为止。
第三个原则叫类,也就是归类分组。 就是每一组要点必须要属于同一个范畴。
第四个原则叫比,也就是逻辑递进。 所以每个要点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重要的事情说三点,在日常生活中去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