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笔记——《史记》之留侯世家

笔记——《史记》之留侯世家

作者: 星河帘幕 | 来源:发表于2022-10-18 19:34 被阅读0次

《留侯世家》这一篇我在九月二十五那日就已经读过,因着篇幅不长,内容略少,就没有记录下来,但是就昨日读过《项羽本纪》后,我还是决定不要遗漏下任何一篇的笔记,只要是认真读过的篇章,就都给做一份笔记,以记录自己读书时的心得,莫留遗憾。

留侯张良,出身于韩国世家,他的祖父、父亲曾任过五代韩王之相。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韩国被秦所灭。在这种情况之下,张良家的奴仆竟然还有三百人,这得是多大的家底才能养这么多人。这才是真正的世家弟子,财富的积累十足的厚重。

因着张良的出身,韩国被秦灭后,张良便想复仇,于是用家里全部的财产去寻求勇士刺杀秦王。有过程,但结果却是差强人意,未成功,反被通缉过上了逃亡的生活。后来等到项梁拥立楚怀王后,便借此机会劝说项梁立了韩成为韩王,虽然韩王最后被项羽所杀,但是终全了张良的爱国之心。这是张良为母国所做的两件事。

张良跟随高祖刘邦打天下,跻身于汉初三杰之列,其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

其一、张良有奇遇,偶得一书,名为《太公兵法》。得书是次要,重要的是他认真研读过,领略了其中的精要,并且能应用自如,这说明他本身就是个聪明人。

其二、张良每每给刘邦提建议时,刘邦一般都会听取或者采纳,但别人提的建议,刘邦是时听时不听。这除了张良自身的能力得到了刘邦的认可,刘邦对他极其信任以外,还在于张良有自己的一套劝人的方法。每次提建议都是有理有据,把话说透了,分析得通俗易懂,刘邦一听就能明白。

其三、张良一路跟随刘邦各地征战,出谋划策,在几次重要时刻,张良的主意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刘邦攻打蛲关时,张良献计以利诱秦将,待秦将投降后又当机利断攻其手下的士兵,两次交战,秦军大败,刘邦顺利到咸阳。

又如:著名的鸿门宴,刘邦能脱身得于张良与项伯的友情,项伯帮助张良,张良又助于刘邦,使刘邦免于一死。

再如:大业已成,关于定都一事,刘邦一时决策不下,张良又一次给刘邦分析定都地的利弊,刘邦最终定都于关中。

此类的事件很多,就不一一的写下来了。

张良与刘邦:

张良有勇有谋,这从反秦为韩国报仇可以看出来。

张良曾说自己的想法一般人不能领悟,但刘邦能懂,这算是遇上了明主,遇上了能懂自己的上司,对于一位谋士来说是莫大的幸运。这也是张良一心一意跟随刘邦的原因。

张良多病,不曾独立带兵作战,一直作为出谋划策的臣子,时时跟从刘邦,这说明张良的身份仅限于谋士,他手中无权。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汉初三杰不同的境遇。

萧何,秦朝官吏出身,遇刘邦不得不反秦,后来主管“后勤”,有实权。被刘邦疑。

韩信,平民出身,为出人头地反秦,有野心、有战力,握兵权。被刘邦疑,被杀。

张良,世家出身,为韩国报仇反秦,伴驾出征,出谋划策的文臣,无实权。不曾被疑。

汉初三杰,各有奇才,又各司其责,对刘邦一统天下所作的贡献颇大。

张良的一生,我想他是幸运的,幸运遇明主,自己的才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没有空负才华而无人欣赏。

文末,司马迁先生说,原以为张良此人大概是高大威猛的样子,等到看到画像,相貌却像个美丽的女子。我不禁在脑海中描绘了此景,一位文采风流,弱不禁风的文士形象便出现在脑海中......

对于这一篇的笔记,有限于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没有写得很畅快。文中有一段关于张良跟刘邦分析不能封立六国后代的叙述,其中张良说出了八大原因,这个很精彩,但篇幅略长,我不知如何归纳,最终只能跟自己说,张良很强!

明天《陈涉世家》走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史记》之留侯世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ze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