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长而不宰
【原文】
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②?专气致柔③,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④,能无疵乎⑤?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⑥,能为雌乎⑦?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⑧。生而不有⑨,为而不恃⑩,长而不宰⑪,是谓玄德⑫。
【注释】
① 载:有三种解说,其一,“载”为句首助词,无意义;其二,“载”,即抱的意思,在同一句话中,同一意义常常用不同的字来表达,因此在这一句中,用“载”来代替“抱”字;其三,“载”,为承载之义,“载”营魄,也就是将营魄安顿好。营:魂的意思。抱:保持之义。一:合一;又说,这里的“一”,指的就是“道”。
② 离:离开。
③ 专:结聚,集中。气:气息,精气。致:追求,达到。柔:柔和。
④ 涤除:洗净,排除。玄:微妙之义。览:又作“鉴”,就是镜子,这里含有观照之义。
⑤ 疵:瑕疵,毛病。
⑥ 天门:“天”含有自然之义,“门”指的是与外界接触的通道,“天门”即天赋的通道,指人体的耳、目、口、鼻等感觉器官。阖:同“合”,闭合之义。
⑦ 雌:指母性中的温柔、宁静等特点。
⑧ 畜:养育。
⑨ 有:占有。
⑩ 为:帮助。恃:仗恃,居功。
⑪ 长:作为首长,含有引导之义。宰:主宰,控制。
⑫ 玄德:玄妙的道德。
【今译】
精神与形体相配合,持守住“道”,能够做到不离开吗?集中精气,达到柔和,能够做到像婴儿一样吗?涤除杂念而深入观照,能够做到没有瑕疵吗?爱护人民,治理国家,能够做到无为吗?自然的感官在接触外物时,能够做到宁静平和吗?明晓各种事理之后,能够做到不使用智巧吗?滋生万物,养育万物。生养了它们却不据为己有,帮助了它们却不自恃有功,引导了它们却不进行宰制,这就是玄妙的道德啊!
我对本章的理解:
我们常说:让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至于身体与灵魂有没有同时在一起,这个就因人而异啦!所以老子提出:让你的身体与灵魂融合在一起,可以不离开吗?
现实生活中的人,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和灵魂都不是在一起的。总是身体在前面,灵魂在后面追着身体跑。有的时候灵魂能追上身体,很多时候灵魂都只是一个跟随者,远远的在后面跟着。甚至有的时候跟到身体都不见了。所以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身体与灵魂走在一起呢?
老子告诉我们:让我们像婴儿一样的呼吸,专心,轻柔的呼吸,你就会发现灵魂和身体就能在一起。
如果大家不明白的话,可以去找一个刚生出来的婴儿或者是小孩,就是不会站立起来走路的宝宝,可以去看一下他的呼吸方式是什么样的。所有的婴儿都是采用腹式呼吸的模式。每次呼吸时他的胸部很少动,都是他的腹部在一起一落的。当你采用腹式呼吸时,你的横膈膜就会自动的一升一降,那么你肺泡的扩张也会将达到最大。一个拥有强大的呼吸的人,他的身体一定健康。
这里我们就谈到了大家常说的:精,气,神。
精:就是精神饱满,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气:就是气息饱满,呼吸顺畅。
神:就是神采飞扬,容光焕发。
虽然我们说的时候都说精气神,但实际上应该是气精神的排列才是对的。因为只有呼吸顺畅了,强大了,身体才会自然的健康。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的人,他走路都自带笑容,自带神光,所以就会神采飞扬。那么我们也就看出了呼吸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当我们去训练自己的呼吸时,静观自己的呼吸时,我们就能保持身心灵的宁静。在这虚无宁静中我们才能去向镜子一样的观察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言是否有瑕疵呢?同样我们也会去观察自己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否都是按照自己的智慧去做的,还是用我们的感性去做的?
在宁静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智慧,可以增长自己的智慧。明白以往的自己是否都处于一种宁静的状态?当明白这一切之后也会去考虑,以后我们再发生同样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是用自己的智慧去做事情呢,还是任由我们的感官牵引,我们去做感官享受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明白这种道,必须要让自己保持宁静虚无之中,才可以真正的明白。才能真正的让智慧生长出来,用智慧理性的去处理发生的问题。
一个拥有智慧的人,他就会用他全部的爱心去为世间做事情。就像种出所有的事物,饲养所有的牲畜,无论他们长成怎么样,结果怎么样都不会占为己有,也不会以此来邀功。只是默默地用心去做就可以了,做的好与不好结果并不重要,而是在做的过程中有没有用心去做,做的时候是否是开心和快乐的。这才是真正的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