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成长想象为在河里游泳:河流和身边的人都是我们的环境,而我们在其中努力游动,游向众人心中共同的彼岸。
有些人看见身边的人不动,自己也就不游了,因为大家都不游的时候,自己一个人游显得太突兀,所以和大家一样待在原地,不用费劲,似乎也挺舒服;有些人看见别人在游,自己也跟着游,但发现用尽全力也不如别人轻轻一划游得快,这时候不妨先停下来,看看自己身下的水流,找一个阻力更小或是顺流的地方再使劲,是为明智之举。
这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孟子的母亲知晓了。她为了培养孩子,几度搬家,从墓地到集市,从集市到学堂,最终借助环境的力量将后代培养成才,生动诠释了借力环境的重要性。孟母三迁的典故早就告诉我们:移动到更好的环境中是借力“偷懒”的上上策。
但说实话,换环境的成本是很高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譬如为了进一所好学校,人们得先有买学区房的实力;想要有理想的工作和生活,也得具备相应的能力,这并非每个人都能随便拥有的。毕竟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不公平的,我们出生在什么年代、什么地方、什么家庭都不由自己决定,一旦处于不利位置,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都很难快速摆脱现状。
但是“不能快速摆脱”不代表“不能摆脱”,只要我们有改变之心,保持足够的耐心,采取有效的策略,就能立足长远,重塑决策,并在小范围内主动改变,慢慢移向有利位置。仅仅意识到这一点,就足以使我们对未来产生信心和希望,即使当前身处逆境。
所以我们要把“借势环境”这4个字牢牢地刻进自己的脑子里,刻意运用这种意识帮自己做出不同于以往的选择和决策。比如当我们在选择就业的时候,即使面临一定的风险,也要主动选择去高手扎堆或有更多学习机会的环境,为未来的跳跃做准备,而不要短视地选择那些薪资高但只依赖体力交换或安逸舒适却没有提升空间的工作。
如果身处不利环境,那就下决心付出更多努力,利用点滴时间早做准备,争取早日去往更理想的环境,毕竟你肯定不愿意在那种环境中待一辈子。
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还要提升自我觉察能力,让自己尽可能避免细枝末节的琐事,避开可有可无的应酬和闲聊,把省下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自我提升,积蓄移动的能量。无论如何,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肯定也可以提升自己,但必然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如果确实心力不足,比如为了生计必须做一些不喜欢的工作或在家全职带孩子,那也不要着急马上改变。不妨将这段时间作为蛰伏期,不求成果,只做准备,等今后工作变动或孩子开始上学后,我们就可以进入快速提升的状态,毕竟环境不会一直差下去。如果你始终持有改变的信念,愿意在不利的环境中蛰伏,积蓄力量,那么乌云中透过来的任何光都有可能成为你撕开它的机会。
另外,我们虽然无法快速改变或立即进入理想环境,但是去见识一下还是没有问题的。比如很多家长会在孩子读高中时就带他们去理想大学参观,让孩子置身于那个真实的、优秀的环境之中,这是极为明智的。这会调动孩子的多维度感官,让他们发自内心地产生学习动力,而这种真实环境的激励远比父母每天苦口婆心的劝说要好得多。
同理,对于心中有梦想的人来说,花些成本让自己或孩子去见识更美好的生活、接触更厉害的人也是很好的举措,这些经历或许会让你或你的孩子心生向往、动力满满,也可能让你或你的孩子遇到生命中的贵人、加速成长。总之,在物理空间内尽可能接近优秀的人和环境,这比待在原地不动要主动和明智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