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课笔记】郭帥華文言讲座第一讲:文言的意义(1)

【听课笔记】郭帥華文言讲座第一讲:文言的意义(1)

作者: 河滨散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2-13 14:53 被阅读0次

主持人:我們歡迎本論壇特邀嘉賓——鄭州市誠敬書院院長郭帥華老師發言。郭老師發言的題目是《文言功用及學習方法略述》。

尊敬的六藝文言網絡學院院長黃仕隱先生,尊敬的諸位老師:

大家中午好!很榮幸能夠參與「首屆中華文言文教論壇」。近日,各位老師從文言的學習、重要性等方面,作了精彩的闡述,確實是勝義紛呈。有志士仁人的共同參與、推動,就能大力推動文言文教的普及!今天,我匯報的題目是《文言功用及學習方法略述》。

一、「文言」的意義

1、什麼是文言?

首先,什麼是文言?什麼是古文?

《說文解字》曰:「文,錯畫也。」《易經•系辭下》謂:「物相雜,故曰文。」「文」的本義即交錯刻畫的紋理,引申爲花紋、紋身、紋理、文辭等。「文言」之「文」,有修飾、美善之意;「言」爲表述、記載、辭章之義。由上而言,文言即經過修飾的典雅、美善之書面語言。

2、文言的重要性

所謂「文言」,是指以我國先秦時代的口頭語言爲基礎形成的書面語言。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講:「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爲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

「文言」一詞,在近代是和白話文、口頭語相對而言。胡適是「五四」白話文運動的首倡者,1917年1月,其《文學改良芻議》一文的發表,掀起了白話文運動的浪潮,陳獨秀、錢玄同、劉半農等群起而應之,隨之,白話文普及全國,沿用至今。白話文興起而文言文衰微,亦至於今。所謂「利弊相生」,白話文宜于時用而拙于學古,自白話興,人們多不寫、不讀文言,難以讀古籍而學古道,割裂了文言所負載之內涵,進而導致人們對於中華文化的傳承、學習、理解不足。經典、群書由文言寫成、文字記錄,故傳承、復興中華文化,首先要學習文字、文言。

3、爲什麼會產生文言?

文言之產生,源於先祖深遠用心及智慧創造。平時我們所說的話稱爲語;而書面語言稱爲文。古人爲了將智慧、經驗、文化承傳,將語和文分開,書面語言和日常的交流成爲兩個體系,各自並行。白話追求直白平易,以平常的口語表達通過書面呈現出來,所謂「我筆寫我口」。白話文因爲是記錄平常的口語表達,則不可避免地會隨著地域、時間的變遷而有改變,對於傳承、後人學習而言,就形成了一定的割裂、障礙。文言能使所記錄的內容亙古不變,若語、文合一,古人用當時的口語作爲記錄,先祖的文化智慧難以完整無誤地傳承到現在。文言自先秦時期形成之後,歷代沿傳,以至於今,可見其穩定性、遠傳性。文言簡潔典雅,蘊涵豐富,故也稱雅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课笔记】郭帥華文言讲座第一讲:文言的意义(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gj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