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点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事”或“四艺”。此四艺者,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中,盛家的三个女儿便是向孔嬷嬷学习焚香、插花的礼仪,还原了宋代的雅致生活。
“焚香能教人平心静气,仪态规矩是其次,陶冶性情才是贵格。”
以香修身,借香修性!
现在女子必学的气质内涵之道。
静室中设香席,置炉堆灰爇碳,
取银叶隔火煎香。
香气轻盈灵动,若隐若现,清新明净。
宋代以来,
焚香更是成了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常事,
北宋黄庭坚的各种爱香的典故让人觉得趣味无穷,
他创作的《香十德》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感格鬼神、清净心身、
能除污秽、能觉睡眠、
静中成友、尘里偷闲、
多而不厌、寡而为足、
久藏不朽、常用无障。"
明代瞿仙《焚香七要》也详细记载了隔火薰香之法:
“烧香取味,不在取烟。
香烟若烈,则香味漫然,顷刻而灭。
取味则味幽香馥,可久而不散,可用隔火。
有以银铁明瓦片为之者,俱俗不可,
且热甚,不能隔火。
虽用玉片为美,亦不及京师烧破砂锅底,
用以磨片,厚半分,隔火焚香绝妙。”
隔火薰香,通过埋炭的深浅,掌握火候,
让香材在适当的温度释放最纯粹的香气,
在严谨的流程中,怀一颗敬畏宁静之心。
一次次的消磨内心的浮澡,
至心平气和,闻一缕清香,
调养身心,回归内在,
开启我们本自具足的智慧。
很多人谈到香道,只知修身养性,却不知更深层的我们为什么要静,静下来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如何通过香道来寻找到我们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并且通过香养的修行去达成?在此,我们将用《道德经》来进入深度的探讨!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在《礼记·大学》中也提到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两段经典,都谈到了静,而我们将在课程上解秘香道与《道德经》的关系,请大家拭目以待。
体验课活动内容包含:
1. 浅谈唐朝香文化的发展史
2. 《道德经》和《礼记·大学》中如何理解“静”,从“静”中找到内心最深处的力量。
3. 每人一席香具,学习隔火薰香的器具和操作流程。
4. 畅谈活动过程中,大家对于“静”的理解,分享与总结。
5. 活动结束,赠送《道德经妙解》一本,帮助大家继续深度的学习道德经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