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问题,大家本能的反应是,当然是问有成功经验的人。但是稍等片刻,大脑里就可能回想起马云同学说过的话:别人的成功大多是由于运气,这样的经验对自己向来没有用,应该在他人的失败中学习,避免同样的失败。那么到底是该向成功者学习还是向失败者学习呢?
在吴军老师的《谷歌方法论》中,举了一个例子,错误者最多能告诉你1+1=3是错误的,而这并不能给你什么帮助,因为=4、=5、=6……同样是错误的。相反,很多时候,询问一些领域的专业人士就能够直接得出答案。
我认为,吴军老师讲的略微有些不够全面。问题的性质并不完全相同,问题可以简单分为两种:A、答案简单唯一的问题(例如是一道微积分的运算),B、答案复杂,即便做对了都不能确定自己是如何做对的问题(例如创业)。在A问题中,最佳的策略是寻求有成功经验的人,他们给出的答案能够直接缩小答案的范围,甚至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在B问题中,找有成功经验的人似乎不是一个完全正确的方式。我认为确实有存在幸存者偏误的可能,有些人确实可能只是赶上了时代的红利。而在成功者和别人分享经验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一些对于他来说轻而易举但是对于别人来说却难如登天的人。这个时候失败者经验可能是有作用的。有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像上文中“1+1”问题所暗示的那样有无穷无尽的答案,很可能只有少数可能的答案可供选择,这个时候可能即便得到了一个错误的答案也能够对自己的选择提供不少帮助。
拿我比较熟悉的考研复习规划问题来说,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明确的答案,属于那种即便某人考上了,他也并不能完全总结出最佳规划的B类问题。在考研中所有人都知道数学和专业课所占分值是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于是很多成功的经验贴中都会推荐尽最大的努力去复习数学和专业课,但是这样的成功者经验却同样给了很多人误导:有些人英语基础不够好,并没有条件像其他人一样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数学和专业课中,他们需要同样花大量时间在英语这门学科上。事实上每年都有很多人总分超过分数线很多却因为英语没有达到国家线标准而没有学上的人。如果英语不好的人有幸问到了上面所提失败者的经验,也许就能够避免这样的悲剧了。
因此,在复杂的情形中确实存在幸存者偏误的可能,询问有他人的错误经验也有一定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