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135页
![](https://img.haomeiwen.com/i8792583/a609e89eda7dc9a1.jpg)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我们要向周恩来同志学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古代关于这方面的名言也不少:
(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 李世民)意思是:水能够托载着船航行,但也能够把船打翻弄沉。
这句话是唐太宗说了之后出名的,但这段文字却是出自《荀子.哀公》篇,荀子、魏征、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的,十分强调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他们的这一光辉思想,为历代统治阶级所接受。对历代统治者尊重民情民意,执政为民,起到了积极参与的促进作用。
(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
意思是:要使政事有所建树,关键在于顺从民心,政事所以废驰,关键在于没有顺着民心。
(三)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这是习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2015年10月l6日)里引用的,我特意到百度上查了一下:这句话出自东汉·荀悦的《申鉴》,原文是:故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意思是:足部受寒了会伤害到心脏,民众穷困就会损害到国家。
百度上是这样深度解读这句话的:任何一个国家的老百姓都是国家的基础,百姓的感情被伤害了,对国家失望之极,就会有颠覆政权的危险,这个国家就不会稳定。
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就是“群众路线”,历来重视群众基础。中国人民政权的建立,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乃至新时代的各项改革推进,其基础都在于充分发动群众,并且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四)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明 谢榛)
意思是:从来治理国家的人,都不能忘记最普通的老百姓。
为什么国家之治在于人民,宋代的张端义说,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是属于天下人的,不是一两个人的天下。因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所以国家就是人民的国家,所以国家之治在于人民。
(五)取天下,守天下,只在一种人上加意念,一个字上做工夫。一种人是哪个?曰民。一个字是什么?曰安。(明 吕坤)
意思是:夺取天下,守卫天下,只需要在一种人身上打主意,在一个字上下功夫。这一种人是谁,回答是:“人民百姓”,这个字是什么?回答是“安定”。
国家之治在于人民,那需要怎么做,就是要让人民安定。
(六)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汉 司马迁)
意思是:治理国家的道理,应从让人民富裕开始。
怎样让人民安定,古人真是有大智慧,治理国家,先要让人民富裕起来。
习总书记说,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加强全方位就业服务,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
(七)一枝一叶总关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8792583/52e5c9d0825db08d.png)
这句话的出处是清代郑燮的一首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意思是,卧在府衙听着竹子被风吹的萧萧作响的声音,我象是听到民间的疾苦声。我这小小的州县官吏,对民间一枝一叶都是有感情的。
习总书记也引用过这句话,怎样才能知道人民最想需要什么,就是要有“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样的工作心态。
我们党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习总书记说,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