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和他的蓝鲸
菲利普-布德金,一个名不经传的名字,但他确实网络上盛传的蓝鲸游戏的发起人。但在整场蓝鲸事件的风暴中,他的名字就像是一个静止的风暴眼,很多人在分析蓝鲸游戏的细节以及具体内容。也有许多人在讨论着这场游戏的受难者。但对于他的理解却寥寥无几。但我想认识他。

菲利普-布德金他不是一个对心理学的功利利用者,他是一个真正的心理学家,然而对心理学研究越深,对于人性就越会迷茫。看着他截然相悖的两段供词
“yes,l truly was doing that.They were dying happily. L was giving them what they did not have in real life warmth, understanding,connections.”这一段的描述中他仿佛将自己看成游戏者最知心的朋友,他没有错,他只是鼓励游戏者走在他们所认为最正确的道路上。
然而在另一段的描述中,他将受害人称为“行走的垃圾”,他在为这个世界清除着这些毫无价值的人。
"There are people – and there is biological waste. Those who do not represent any value for society. Who cause or will cause only harm to society. I was cleaning our society of such people."
第一遍听到这样的言论会认为他是一个非常虚伪的人, 但细细的琢磨才能感受到菲利普-布德金来自灵魂的高傲中透出的公平的理念。“这个世界上真的众生平等吗”我猜从这场游戏从开始到结束,菲利普-布德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当然从他的父母长辈乃至整个社会都会告诉他,这个世界上的人是平等的,但这个世界上的人真的是平等的吗,当菲利普-布德金发现自己利用心理学的诱导技能却可以轻松达到自己的目的时便产生了怀疑。那一刻的感觉就好像《黑客帝国》中尼奥感觉自己成为了救世主一般。我可以影响身边的所有人,我比他们看起来更高贵,更像是一个人,那么这个世界上真的众生平等吗?或许这个世界上唯一能衡量生命价值的只有死亡。他发现在心理学的道路上越行进,他离正常的世界就越远。

菲利普-布德金创造了蓝鲸游戏这样一个圈子,一个脱离正常社会圈子,他可以正常的融入的一个圈子。这是一个能够彻底包容菲利普-布德金的圈子,也是一个他所不能忍受的圈子,他们之间的差别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蓝鲸游戏是一个死亡游戏,这一点不仅仅是针对于游戏的参与者,也是菲利普-布德金的死亡游戏。五年对这个游戏的斟酌与思考,我不相信菲利普-布德金不知道一旦这个游戏开始他就已经面临着死刑罪,我也不相信他找不到一条可以逃脱法律制裁的方法。然而最后他还是被捕了。从他的眼神中我能看出他的平静。这只是一场游戏不是吗?既不是宗教一般需要信仰与名声,也不像所谓的组织一般需要利益,在这场游戏中他们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看到菲利普-布德金照片中的双眼,我莫名想起了《叛逆的鲁鲁修》中的鲁鲁修的零之镇魂曲。我相信菲利普-布德金从游戏的开始就没有从游戏中获利的打算。甚至从游戏开始就做好了死亡的觉悟。比起其他的受害人,其实菲利普-布德金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在他被逮捕的那一天应该也很迷茫。如果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为什么要为别人的错误负责买单,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人并不平等,我为什么不能决定他人的生死。
事实上,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意义的事,但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是否选择死亡的权利,很多人喜欢在死亡这个词的前面加上前缀来彰显死亡的意义。许多哲学家都选择了用自杀来作为人性与兽性的划分,每一头野兽都会为了生存而无所不用其极,只有人才会为了追求什么而放弃活着。
在我们的正常生活中并不常提到“自杀”这个词,但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自杀者”的比率在升高,我们可以用一切词汇去证明世间大美,却也摆脱不了“人一定会死亡”这个命题。或许正如菲利普所言,他们是因为想要死亡而选择了“蓝鲸游戏”而并非因为蓝鲸游戏而选择了死亡。
菲利普终将伴随着他的蓝鲸一同死去,亦如倒在战场上的将军,亦如淹没在大海上的渔夫,然而依旧活着的人,不仅仅拥有着如何死亡的自由,更有着如何活着的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