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觉得语文课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文讲文,另一类是用文讲文。
我们大多数人大多时候用的是以文讲文,其实并不是我们选择用哪一种方式,根本原因是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决定的。
干老师的课就特别善于资源的引入和链接,每一节课他基本都会引入其他好几篇文章。或是在开头,或是在中间,或是在结尾。可能性在问题与问题的转折处,或是在突破重难点时,或是在学生思维遇到瓶颈的时候。
再讲《山居秋暝》的对仗时,用对对子的方式复习学过的《七律长征》,既复习了刚刚学过的古诗,又复习了对对子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还激发了学习的欲望。
在学习《枫桥夜泊》初,借用晨诵诗《向着明亮那方》,让学生形容诵读这首诗的感受是愉快的,心中满光和明亮的感觉。点评时肯定学生的感受,同时说并不是所有的诗都有这样的感觉,继而转折过渡到接下来要学的《枫桥夜泊》,悄悄地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埋下了伏笔,也给孩子种下了一个颗探索新知的种子。
很多时候我们口干干舌燥地给学生分析文章,讲解我们自认为有助于学生理解的重难点,可能不少时候学生是云里雾里的。或许换个角度,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让他们亲自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领会知识或许更深入人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