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自己在小学和初中之前,成绩很好,作文也会经常被当成范文在课堂上朗读。但是越到后面,就越觉得写作和学习很吃力,直到有一次写作文灵感枯竭,老师给的评语是:这叫作文吗?
那一次让我印象很深,同时一直努力维持的作文优等生的形象坍塌。后面我就开始看范文,记模板,虽说整体不影响成绩,但是作文失去了灵性。像一个没有情感的机器。
直到最近读了一本育儿书,里面写到小学对孩子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把学习变成一件轻松的事,“魔杖”是什么,就是课外阅读。它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平凡;哪怕是写作业的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
阅读为什么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这么大的影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
他说:“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
他指出缺乏阅读的坏处:“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奋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相比之下,“有些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
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会越力不从心。这正如简单的建筑工程对工具及背景条件要求不高,而越是宏大精美的工程,对工具及背景条件要求越高一样。
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它真的像一根魔杖,越来越显示出神奇的作用。
如果当初我的父母能够发现我的不足,并且引导我继续阅读,可能我的人生又是另外一个篇章。
我很庆幸我知道这些,我会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