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盈虚消息,皆命也;纤巨内外,皆性也;隐微寂感,皆心也。存心尽性,顺夫命而已矣,而奚所趋舍于其间乎?-----王阳明《徐昌国墓志》
尽人之性者,可以知化育矣-----王阳明《徐昌国墓志》
生,寄也;死,归也。何悸?-----王阳明《徐昌国墓志》
摘录了几句王阳明的经典,皆来自《徐昌国墓志》,一段问学的佳话,较难理解的内容,但也启发了思考,从生死看开的角度出发,人生是一场寄生往归的旅程,存心尽性,顺其自然才是道的体现,人和万物皆是如此,区别就在于自己是否能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却又往往去追求不属于自己命运的虚无,“道几朝闻“,怕是临终抱憾了,留给自己的思考是,余生该如何度过,尽人事听天命,发挥自己最大的光和热,照亮自己能影响的一片天地,足矣。
以下是自己研习的部分资料和原文,供自己参考查询。
按阳明的心学思想,有无、盈虚、内外等等,并无真正的分隔,皆性命所系,心物所照,不二无对,因此,“本体原无内外。”万物各得其性,各尽其性,即可达到个体性与普遍之理的统一,实现成已成物的理想境界。就一个士人来说,这种成已成物的理想境界就是既要荣辱得失无萦于心以超越世俗,又要尽到参赞化育的济世责任。惟有如此,才可以说“存心尽性”,实现了自己最大的生命价值,发挥了蕴涵的一切生命能量。而达到这样的生命境界,不就可以超越得失生死等有限,而获得生生不已的永恒存在?显然,这样一种内在超越的理论,徐昌国因为不久就去世了而可能还未来得及透悟出其真意,所以阳明说他“吾见其进,未见其至”,但它至少表明了阳明对自我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新的认真思索以及对人生追求上的价值转向。摘自朱晓鹏《养生与养德——论王阳明中后期对道家道教的批评之一》
原文:
正德辛未三月丙寅,太学博士徐昌国卒,年三十三。士夫闻而哭之者皆曰:“呜呼,是何促也!”或曰:“孔门七十子,颜子最好学,而其年独不永,亦三十二而亡。”说者谓颜子好学,精力瘁焉。夫颜虽既竭吾才,然终日如愚,不改其乐也;此与世之谋声利,苦心焦劳,患得患失,逐逐终其身,耗劳其神气,奚啻百倍!而皆老死黄馘,此何以辨哉?天于美质,何生之甚寡而坏之特速也!夫鼪鼯以夜出,凉风至而玄鸟逝,岂非凡物之盛衰以时乎?夫嘉苗难植而易槁,芝荣不逾旬,蔓草剃而益繁,鸱枭虺蝮遍天下,而麟凤之出,间世一睹焉。商、周以降,清淑日浇而浊秽熏积,天地之气则有然矣,于昌国何疑焉!
始昌国与李梦阳、何景明数子友,相与砥砺于辞章,既殚力精思,杰然有立矣。一旦讽道书,若有所得,叹曰:“弊精于无益,而忘其躯之毙也,可谓知乎?巧辞以希俗,而捐其亲之遗也,可谓仁乎?”于是习养生。有道士自西南来,昌国与语,悦之,遂究心玄虚,益与世洎,自谓长生可必至。正德庚午冬,阳明王守仁至京师。守仁故善数子,而亦尝没溺于仙释,昌国喜,驰往省,与论摄形化气之术。当是时,增城湛元明在坐,与昌国言不协,意沮去。异日复来,论如初。守仁笑而不应,因留宿,曰:“吾授异人五金八石之秘,服之冲举可得也,子且谓何?”守仁复笑而不应。乃曰:“吾隳黜吾昔而游心高玄,塞兑敛华而灵株是固,斯亦去之竞竞于世远矣。而子犹余拒然,何也?”守仁复笑而不应。于是默然者久之,曰:“子以予为非耶?抑又有所秘耶?夫居有者,不足以超无;践器者,非所以融道。吾将去知故而宅于埃壒之表,子其语我乎?”守仁曰:“谓吾为有秘,道固无形也;谓吾谓子非,子未吾是也。虽然,试言之。夫去有以超无,无将奚超矣?外器以融道,道器为偶矣。而固未尝超乎!而固未尝融乎!夫盈虚消息,皆命也;纤巨内外,皆性也;隐微寂感,皆心也。存心尽性,顺夫命而已矣,而奚所趋舍于其间乎?”昌国首肯,良久曰:“冲举有诸?”守仁曰:“尽鸢之性者,可以冲于天矣;尽鱼之性者,可以泳于川矣。”曰:“然则有之。”曰:“尽人之性者,可以知化育矣。”昌国俯而思,蹶然而起曰:“命之矣!吾且为萌甲,吾且为流澌,子其煦然属我以阳春哉!”数日,复来谢曰:“道果在是,而奚以外求!吾不遇子,几亡人矣。然吾疾且作,惧不足以致远,则何如?”守仁曰:“悸乎?”曰:“生,寄也;死,归也。何悸?”津津然既有志于斯,已而不见者逾月,忽有人来讣,昌国逝矣。王、湛二子驰往哭,尽哀,因商其家事。其长子伯虬言,昌国垂殁,整衽端坐,托徐子容以后事。子容泣,昌国笑曰:“常事耳。”谓伯虬曰:“墓铭其请诸阳明。”气益微,以指画伯虬掌,作“冥冥漠漠”四字,余遂不可辨,而神气不乱。
呜呼!吾未竟吾说以时昌国之及,而昌国乃止于是,吾则有憾焉!临殁之托,又何负之?昌国名祯卿,世姑苏人。始举进士,为大理评事。不能其职,于是以亲老求改便地为养。当事者目为好异,抑之;已而降为五经博士。故虽为京官数年,卒不获封其亲,以为憾。所著有《谈艺录》、古今诗文若干首,然皆非其至者。昌国之学凡三变,而卒乃有志于道。墓在虎丘西麓。铭曰:
惜也昌国!
吾见其进,未见其至。
早攻声词,中乃谢弃;
脱淖垢浊,修形练气;
守静致虚,恍若有际。
道几朝闻,遐夕先逝。
不足者命,有余者志。
璞之未琢,岂方顽砺?
隐埋山泽,有虹其气。
后千百年,曷考斯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