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9.23,两周的时间,跟着马老师的共读节奏又读完了一本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31127/e2e4cba7ea4d922b.jpg)
“为什么学习最好的不是最用功的学生?”作者自己是一位学生时代学习非常用功的学生,非常自律,在经历了申请大学的挫折后尝试用新的方法学习,这些方法中有些与我们以往认为的好的方法是恰恰相反的,比如遗忘式学习、比如交替学习、比如知觉学习,作者通过自己的尝试,亲身的体会掌握了很多学习的新方法,找到了学习的奥秘,于是在书中分享给我们。有些方法我也想尝试尝试,看是否真的有好的效果。
除了这几个我想验证的方法外,在书中我还学到了一些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先考试后学习,运用蔡加尼克效应,睡眠巩固学习成果。
先考试后学习。以前我很不喜欢考试,不喜欢被测试,把考试仅当作是一种测量工具。看了这本书后,我对考试的想法改变了,考试其实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不同常规却很有效的学习方式。考试帮助我们加深记忆,是记忆的好帮手,使我们的遗忘变缓慢。试想一下,考试的时候其实是大脑从记忆提取已经学过的知识、技能的过程,这样的努力就加强了大脑对这些记忆的储存能力与提取能力,这比直接重读一遍或者重学一遍要强很多。所以,经常“考考”自己可以帮助学习与记忆。
预考,就是在学习新知识前来一次考试,背后的价值也非常大,因为我们先是猜的,不知道是对是错,待老师讲到时,我们对这些知识的记忆更深刻。预考还让我们看到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我们就会主动去思考接下来怎么搞定这个,哪些概念及要点需要多加留意。我觉得在今后的学习与教学中,我会适当地运用这个方法。
蔡加尼克效应,就是没有完成的任务或目标会比已经完成的那些在大脑中驻留的时间更长。想想看,一件事情还有点没有做完,比如我开始看一本书,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打扰导致还有一些迟迟没有看完,我心里就会总想着这本书,总觉得有件事没做完,就会有意识地找时间看完,于是对这件事情的记忆也更长久。电视剧的编剧们也都会这一招,留下悬念,让观众看完一集之后就期盼着下一集。
蔡加尼克效应如何应用在教学上呢?有一个案例,西奥迪尼教授在给自己的学生上课前,都会让学生们去猜一件事,猜一个谜,当他把这个谜从开头讲出来之后,所有的学生就开始猜,学生们猜不出来,那他就会慢慢讲他的课,一直讲到这个课程要结束的时候,才把这个谜底公开。有一次,那个谜底到最后下课时他忘记解开了,下课了学生们一个都没走,等着他的答案。这就是谜的作用。我觉得这个用在教学上l抓住孩子的听课注意力特别好!
樊登老师在《终结拖延症》一书中讲到,喜欢写作的人,可以每次写第一章的时候,写到快结尾的部分,剩一点没结尾的地方就不写了,然后去休息,因为如果把一章都写完以后再去休息,就会发现休息很长时间都不回来,因为第一章已经结束了。当剩一点去休息的时候,就不会休息太久,因为还剩那么几句话一定要把它写完。然后回来接着写,这时候顺理成章第二章就开始了。包括我们学习读书,首先要把书翻开,使劲把前三页看完,接下来找一个整块的时间,认认真真地看个两个小时,一本书就可以看到一半了,这时候会发现完成它就简单多了,因为我们心中总想着把它完成。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缓解拖延症。
用睡眠巩固学习成果。睡眠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储存、巩固记忆,是学习,睡眠非常重要。书中讲到一个研究,一组学生晚上学习,睡过一觉后第二天早上考试,比另一组早上学习、中途没有睡觉、晚上考试的学生,成绩高出35%!非常大的差距!还有白天午休过的人成绩也比没有午休的人高出约30%。所以清醒的时候好好学习,等收效越来越低的时候就应赶紧睡觉,不要疲劳应战,睡觉也是学习。
我们可以睡前在脑中过一下当天学习的内容,能回忆多少是多少,睡醒后,再在脑中回顾一下能记忆起的学习内容,实在想不起来的,再翻书看,试试一段时间,相信记忆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我们都想成为人人羡慕的第三类学生,那就是花的时间少学得却能很好,我想明确、细致的考试策略、高效地学习方法还有有效的精力管理,会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
我选择了三个对于我来说收获比较大的来写在读后感里,其实本书中还有很多学习方法值得我们用起来,相信每个人看这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31127/8f0a6780a80b74f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