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仨》

《我们仨》

作者: 想飞的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16-09-05 05:49 被阅读21次

2016年5月25日,明国最后一位才女也是钱钟书先生口中那个“最才的女,最贤的妻”杨绛先生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后一段路,去和那个最爱他的和她最爱的两个人在另外一个世界相聚了,真正的聚成了‘我们仨’。

初次读这本书时,我还惊讶于一个独居老人面对爱人女儿的离去还如此从容与豁达,只是觉得可能是丰富的人生阅历造成这种心态。后来我再次读这本书时发现尽管文字依旧恬淡,但竟然读出了一丝丝的哀伤,这种哀伤没有那么浓烈,但却更让人唏嘘。

本书用梦幻的方式描写了她和钟书的爱情,写到了他们俩个在欧洲游学的过往,写到了钱瑗和钟书的轶事,还有钟书和钱瑗生病后的种种。虽说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读起来却被他们之间那种爱深深的打动。或许这就是理想的爱情,完美的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在那个复杂的年代,他们受了太多的折磨和委屈,但是用对彼此的爱支持着彼此向前走,在她的文字中可以看到文人的坚守与理智。比如写到爱国情感:

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

在传统文化中,爱国是基本情怀,被人说不爱国就是对你最大的否定,但是从文字中看得出他们那么淡然,不据理力争,不歇斯底里,我们做着我们应该做的,而非在摇旗喊口号,用我们的行动表明态度。

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如今,他们已经在另外一个世界相聚,希望他们仨在那里安好。

相关文章

  • 《我们仨》读后感

    相亲相爱的我们仨,血脉相连的我们仨,无法分割的我们仨。 我们仨经历了人世间诸多苦难,最终却没换来诸多幸...

  • 2017.04.27“最美不过绛书恋”

    《我们仨》 1.①我们俩老了 ②我们仨失散了(思女儿,思丈夫) ③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回忆“我们”仨) 2.我们仨...

  • 我们仨

    我们仨 这个我们仨不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不过呢、也是家人、尊敬我杨先生、 我一直想写关于我们仨的所有小事件、每...

  • 我们仨

    我们仨不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我们仨是地地道道的三秦汉子,是妥妥的画乡人。我们仨都是农村孩子,有着相似的童年,却...

  • 生活中的思念——我们仨

    《我们仨》 仨念“sa”。 仨汉字拆分左边“个”,右边“三”。 我们仨:三个不同人,又是统一的整体。 《我们仨》是...

  • 我们仨  第二部

    第二部 我们仨是谁 我们仨是谁?我们仨暂时还算不上一个集体,并非如杨绛先生笔下彼此之间都亲密无比的《我们仨》,但于...

  •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

  • 2018-04-03

    我们仨!!!

  • 彩云易散琉璃脆——读杨绛《我们仨》

    我们仨

  • 我们仨:(一)招财记

    我们仨:(一)招财记 我们仨:(二)叫你名字你敢答应吗? 我们仨:(三)爱吃嘴的家伙们 民间有个说法:多抱小孩(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fr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