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

作者: Shura唐三 | 来源:发表于2016-08-20 20:54 被阅读849次

       相亲相爱的我们仨,血脉相连的我们仨,无法分割的我们仨。

       我们仨经历了人世间诸多苦难,最终却没换来诸多幸福。天人永隔,阴阳挡不住绵长的思念,更挡不住结发之情,血脉之亲。我们仨,钱钟书,杨绛,钱瑗。

       这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三口之家。论其平凡,是因为他们像千万家庭一样,母慈子孝,家庭和睦。论其不平凡,是因为他们都在自己的事业方面都有所贡献。其实世间哪有不凡,万物皆有灵,有灵则有情,亲情可谓占据大半。在亲人面前,我们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他们永远会牵挂我们,而我们也会依赖他们。

       这是一幅作者家庭人生的刻画。从懵懂少女,到为人妻,再到为人母,这就是一个女人的一生。当然,这中间还有许多故事。文章开头,描绘了一个梦境,一个至亲生命将尽的梦境。其实,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梦。生,为梦的开始,殇,为梦的泯灭。人生不应该因为恐惧死亡而患得患失,也许,将人生当成一场梦,不失为一种豁达。

      作者全文行笔平淡,没有呐喊,没有声嘶力竭,只是将故事平静地叙述出来,俨然像一个旁观者。我不知杨绛先生写此书时是何等心境,但我认为,其实不然。看似波澜不惊,但却波涛暗涌,字里行间却飘散着淡淡的思念。也许经历过生离死别,年华苍苍,看淡了所谓的生死,看破了寥寥红尘,明白了生死由命。一次失去两个至亲,普通人应该承受不了。没有先生强大的心境,也理应学会豁达,而不是为生死之事沉沦,要为他们好好活着。

       记住一切你曾经拥有的,珍惜一切你所拥有的,寄希望于你即将拥有的——“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我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这本书中充满的不过是生活的片断,对人的思念。然而你可曾在其中听到过一滴怀念的泪水?坚强,在坚强中得到了磨练;希望,因希望世界被赋予以色彩。“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真正自由,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一切终究会改变;改变的代价是高昂的,然而我们必须付出以执著。前人植树后人乘凉,当我们将真心付出,我们的后代必会受益。相比之下,死又算得了什么?在爱因斯坦眼中,不过是不能听莫扎特罢了。成败何足道,看破烟云,就让那一份温情伴随我们走向路途的终点。

       书中最后说:“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路在何方,家在何处?愿杨绛先生在这寻寻觅觅中永远怀着我们仨这份曾经的幸福。

相关文章

  • 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记述了他们这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63年...

  • 2019-10-13《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 读完《我们仨》,我从杨绛女士的视角体验他们的一家人的生活。钱钟书先生,博学、宽厚,不争,但也有像...

  • 有一种感人至深的亲情,叫“我们仨”

    杨绛先生的书《我们仨》读后感悟…~ 《我们仨》这本书在第一部分的内容里,我们走进了杨绛相继失去女儿和人生伴侣的那段...

  • 娓娓道来的水墨流年

    ———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时所著,最初设想,这本书由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钱瑗写父母,杨...

  • 走到人生边上

    之前刚刚发布了一篇有关杨绛先生作品《我们仨》的读后感,今天便来写她的另一本书--《走到人生边上》的读后感了。 “本...

  • 读杨绛先生《我们仨》有感

    今天是我加入简书日更的第一天,刚好借这个契机把《我们仨》的读后感记录下来。 第一次读《我们仨》是在高一,那时候我处...

  • 2018-12-28看书收尾

    2018的最后几天把基本没看完的书看完了,有三本《流浪地球》、《人类简史》和《我们仨》,简要记录一下读后感。 《流...

  • 不逛街的钱钟书

    ——《我们仨》读后感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说这本书应该倒着读。不以为然。 杨先生慧慈。 人生走到尾声,曲终人散,大多...

  • 《我们仨》读后感

    想了好久这篇读后感名字,可是读书太少找不到好的词语。 《我们仨》周末两日时间读完,阅毕心中是痛?还是暖?就是不能平...

  • 再读《我们仨》之感

    最近再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读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却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应该记录点什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仨》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mi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