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她,面带微笑,如一股带着薄荷清香的微风拂面,让人赏心悦目。那略带稚嫩白皙的脸庞,看不出她的年龄与经历,只有在微启的嘴角,露出了一点阴翳的忧郁,以及眼眸深处不时泄露出她那不平凡的人生苦难,在不断地深入交谈中,她向我袒露了自己那个不凡的婚姻与人生经历……
多难不幸的童年
她叫樱花,出生在湘楚文化圣地的一个偏僻山村,由于身在这样的主流之外的穷山僻壤中,父母没有多少文化,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式农民,一个有着中国传统封建残余思想的家庭,父亲当兵出身,脾气暴躁,易怒,父亲的这种性情和脾气主宰了她的整个童年。母亲温和善良,但在家没有说话权,整个家庭呈现的是封建式的“三纲五常”的伦理气息,这样的气息,也似乎为她以后的人生奠定了悲伤的基调,暗示了她婚姻的不幸和人生那不可摆脱的忧伤。
她作为长女是第一个孩子来到这个家庭,开始也为父母脸上增添了愉悦的容颜,为家庭增添了几分和悦的气氛,但是随着两个妹妹的到来,一直有着“重男轻女”思想的父亲,对女孩的歧视日益显现,父亲期盼着生个儿子,继承香火,后来,家里果然有了一个弟弟,但不幸的是,不久,弟弟因得病就夭亡了,于是,爸爸把因青年痛失爱子的怨恨和沉痛,以及生活的艰辛与不幸都统统加到了三个女儿尤其是长女樱花的身上,连她的母亲也不能幸免于怒,从此以后,作为长女的樱花的她,就在没有展露童年最灿烂最天真无邪的笑容,那样的笑靥般的天使生活已经逐渐远离她而去,整天处于一种挥之不去的阴霾中,心灵慢慢自我封闭,既不与其他村里同年人游戏和交流,也很少甚至不与母亲沟通,对父亲是唯恐避之不及,在幼小的樱花的心灵世界,对父亲,一直是惧而远之。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一种罕见的内敛的性格,事事谨小慎微,甚至不敢大声说话,有时连在饭桌上,望着满满丰盛的一桌,面对自己喜欢吃的菜,也眼睛小心翼翼地瞅瞅父亲,不断察言观色,不敢夹菜,即使是垂涎三尺,也只有独自咽着口水,随便夹点菜静静地走开,于是,妹妹发现后,常常是多夹一份姐姐喜欢吃的菜,故意离开桌子,躲着父亲送到姐姐的碗中。这一切,一方面使樱花入世不久的心灵有了深沉的阴影,也使她过早地了解了人世的可恶,深谙了人性的黑暗。但在另一方面,也塑造了一种凡是独立自主的坚强品质,这样以来,童年的不幸对于她而言,又不能不说是一种人生的幸运,获得了别人没有的美好刚毅的品质。
她说,自己的童年就如琼瑶小说里面的《婉君》的童年,是那般凄苦和无助;自己的婚姻和命运像极了电视《阿霞》里面的主人公,有一种宿命论的无奈和哀怨。由于家境本来并不宽裕,仅仅上完小学六年级的她,年仅十三岁,因为没有钱交学费,父母说,你如果要想继续读书的话,那你就自己去借钱来读,可是,对于一个只有13岁的孩子来说,能有什么办法筹到自己的学费呢?于是,就这样辍学了。但是,樱花是一个十分渴望读书的孩子,虽然逼迫离开了学校,但她那好学上进、求知若渴的天性,仍时刻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涌动着,犹如那地壳深处翻滚汹涌的岩浆,一种四处寻找出口后,但仍苦闷毫无希望的沉闷。于是,经常到家乡附近的图书馆借书来读,因白天要帮助家里干农活,只有在晚上,偷偷地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来看,这样看书的时刻,还不得不时时提防着被父亲发现,以免引来毒打和痛骂。也因为经常这样看书,后来把眼睛弄坏了,不得不年纪轻轻就带上了眼睛,后来,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厂上班,一直是眼镜如影随形,要不然,就是做公交车,看站牌也会常常分不清东西南北,曾经就有因没有带眼睛而坐错了方向。就这样,在辍学后的时间里,一边呆在家里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一边自己不断学习,习字,就这样,自己无师直到下,坚持着,所以,直到现在,樱花都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不知道的人,刚看她的字还以为她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由于年幼,很多农活,对于刚刚放下书本的樱花来说,是刚刚初学,做起来显得手脚笨拙,但是,父亲却全然不把她当做一个只有13岁的小孩来看待,凡事都应该与自己一视同仁,工作时间、强度、效率。稍有怠慢,或是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勃然大怒,曾经有一次,樱花和父亲在田间插秧,因自己从来没有做过,显得笨手笨足的,插得慢又插得不好,父亲一边大声斥骂着,但樱花虽然心里非常害怕着,但手上的功夫还是没有办法快起来,这样,三番五次,终于激怒了暴躁的父亲,在炎热的盛夏,几乎丧心病狂的父亲,甚至把年幼的樱花整个人按压在水田里,还宣扬说要把她踩死在田里,在当时田间的村里人的劝说下,可恶的父亲才松手。对于仍是小女孩的樱花,当时吓得不知所措,带着满身的泥泞和湿透了的身体,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了田间,是那么可怜和无助,只是一个劲的哭,在偌大的乡间旷野,一个孤独的可怜的幼小身影,和着一声声异常凄哀的痛哭,到后来,甚至是哭不出声来,心里有着一种魔鬼般的恐惧和说不出来的凄楚。
就这样,挨打受骂,有时候甚至不给饭吃,忍饥挨饿,是樱花在家中常有的事。在她幼小心灵的记忆深处,永远记着那差点离开这个世界的事故。一次是,不知什么原因,可能是自己做得没有达到父亲的要求,被他又是打又是骂的追赶着赶出了家门,面对父亲暴跳如雷的怒气,极为害怕的樱花无处躲也无处逃,于是一路跑,一直跑到村边的河流前,她对着仍然紧追不舍的凶神恶煞的父亲说:如果你在追打我,我就跳下去。直到这时,几乎失去理智的父亲才如梦般恍然醒悟过来:樱花还是一个孩子,是自己的女儿。于是才避免了灾难。我想,在此时的樱花的脑海,一定是充满着对父亲强烈的愤恨和仇视心理,想到的肯定是满脑子父亲曾经对自己任意施虐的种种暴行。还有一次,是在家里来客人时,一点点小事就点燃了父亲的怒火,不知父亲那里不顺心,竟然怒气冲天,于是把这一腔怒火全泼到樱花身上,于是动则用棍棒毒打她,樱花也意识到了,自己就是父亲心情不好的一个出气筒,但是,即使父亲如此,女儿还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可忍气吞声,这样,她只能逃只能躲,于是,樱花边躲边哭,跑到了家里最偏僻的一个房子的二楼上,找出了一根绳子,在屋梁上系好,母亲知道会出事,也跟着女儿一直追过来,在房间里,母亲看到女儿的此一举动,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边流着眼泪边小声地哄着女儿,也不敢靠近她,怕万一出什么意外,毕竟,知女莫过母啊!于是,对樱花说:你原谅你爸爸吧,你又不是不知道你爸爸的脾气和性格,你,年纪轻轻,怎么能这样啊?把它放下,答应妈妈,樱花,好吗?别做傻事!樱花已经哭成了泪人儿,泣不成声,大声地怒号着:他不是我的亲生父亲,要不然,怎么会这样残忍地打我,一点也不顾及我的感受,那么多次地骂我?如此这般地对我?甚至要我死!她边哭边说,痛不欲生,在那时,她真的想到了死,真的认为,死是对她唯一能逃避父亲和这个家庭的痛苦的途径,在如此年幼的樱花的心灵中,一定是万念俱灰,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失望透顶,看不到任何快乐和希望。这对于一个涉世不深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残酷和绝望。仔细想想,这样的事情,让我们不知有多么难受!这是一个孩子!一个本该过着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烂漫童趣生活的孩子,可是,这对于童年的樱花而言,是另一个世界——美好的梦想。后来,自己也常常想:不知是为什么,这样的感觉——死,似乎在她后来的一生中每一个阶段时刻紧跟身旁,如影随形,如阴魂不散般笼罩着自己的整个人生!
在樱花的整个童年中,只有那年迈而慈爱的奶奶一个人的疼爱,也只有在奶奶那双宽厚温暖的羽翼下,她才能偶尔感受到家的温馨,这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每次在家中承受父亲那暴风雨般的打骂后,都是到那个苦命的奶奶的被窝里寻求哭诉,得以短暂的慰藉,所以,在樱花童年乃至少年时期,奶奶才是她最值得怀念的,这种温暖宜人的美好情愫,始终在樱花的人生中,是那么的淡,但在每一次人生不幸的时候,又是那么浓。正是从奶奶身上发出的那一点点人性最微弱有最强烈的光,支撑着自己苦难的人生,一直苦苦熬过生命旅途的一道道难关,使自己在深不可测的欲望之都中行走,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方,又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恨,无需很多,有时,只要一点点就够,在你最危难的时候!然而,爱,也不在多,只要一点点就够!在你最需要它的季节里!
也许,这也是父母那“重男轻女”思想的潜意识作怪。总之,她的整个童年到少年生活,是那样的让人痛楚与感伤,是如此地不悦和沉闷。但至少,今天的她还是从哪里走出来了,那么,那样的童年,对于她来说,在一种永远无法忘怀的感伤的记忆之外,我相信,也会有一种追忆童年往事美好的默默温情吧!毕竟,童年,对于任何人,每一个生命而言,都只有一次!它,都是值得怀念的,不管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绪去回味。
也许,我们凡事都应该感恩,即使不幸也不会亏待我们,在使我们失去现实的某些东西的同时,一定会使我们在心灵世界增添另一些宝贵的品质。其实,上帝无时无刻不在眷顾它的子民,用一颗悲悯的心灵和关爱的眼睛关注着我们。
在这样的家庭中,樱花时时处处小心谨慎,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生活的目标就是努力做好一切,即使以自己的能力暂时还难以做到的,为了奉迎父亲的那处处吹毛求疵的眼神,那颗近似魔鬼百般挑剔的心灵,在与人交往方面,她也尽量表现得近乎完美,以此来赢得他人在父母面前的那一句句并不重要的赞扬与夸奖。想以此让父母改变对女孩不如男孩的那种迂腐近乎可笑的封建思想,提高在父母眼中和心里的地位。但不管她怎样努力,父亲始终不改以往的轻视与嘲讽。虽然,她还是一个年仅几岁不谙世事的孩童,但身在这样的家庭,遭逢如此这般经历,使年少的她过早地形成了一个异常敏感早熟的心灵,以至于后来,对于环境的各色菱角分明的东西,都比别人有一种近乎神经质的敏锐。这也不能不说,是造成她后来的人生中不幸——始终处于忧郁与困惑的状态的又一原因,甚至到了沉迷的程度,欲罢不能,每当人性深处的真实自我苏醒时,这样的一种思想又及时地加以制止,这样,使她老是被困在由人生最初扎好的不幸的藩篱之中,如被囚禁笼中的困兽,时间长了,似乎对这样的忧郁也生出了依恋,好像回归正常的生活与爱恋于她是不应该的,甚至是要被惩罚似的!
然而,不幸中的幸运迟早会到来,人生的历程始终在前进,正如古人诗中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时光流逝的午后,她人生的列车已然驶进了美好的驿站——青春。等待她的,也许是另一种人生的飞扬,但或许还是不幸,谁知道呢?幸与不幸,始终是贯穿人生的旅程,我们谁都不能安排,也无法控制,这看似有一种宿命的神圣,但,它就是我们真实的人生,你,我,她正经历和感受的精彩!(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