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莹最近特别抑郁,她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辞职。
这一个月来,她总是和领导意见不合。每次开会,她都发现,自己和领导的想法背道而驰。但她很难据理力争,说出自己的想法。
她说:“我实在懒得和他们沟通。”实际上,她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晓莹的原生家庭十分糟糕。在她记忆里,父母不是在吵架,就是在打架。记忆最深的一次,她父亲把母亲的头打破了,出了很多血,在医院缝了七八针。
剧烈的恐惧感,从小就弥漫在她的心田里,潜意识里,她就学会了逃离的本能,从不敢与任何人争执。
与领导意见不合,表面上看来,是她懒得理,实际上,她已经习惯了逃离。
《假装自己很外向》,针对晓莹这钟类型的人,提出了特别有针对性的建议,指出吵架背后深层次的心理活动,以及如何正确地吵架。
一、冲突,是走向亲密关系的必经之路
《假装自己很外向》告诉我们:心理上无法容纳冲突的人,很难真正拥有亲密关系。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看起来性格温良,实际上,他们没有更多的心理空间去接纳冲突。
刘灰就是这样的人。认识他的人都说,他脾气好,从来不发火。只有他的妻子知道,他不是不发火,他是把坏脾气留给了自己的家人。
他和晓莹一样,从小生活在家庭暴力频出的家庭。从小,见惯了父亲把拳头伸向母亲。在他看来,冲突意味着灾难,恐惧,和暴力。
然而,不经过冲突和调整,不打破原有的壁垒,又如何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
只有打破彼此界限,重新融合,才能走向新的一步。
回避冲突,就是关上了自己的心门,无法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内心,无法与别人进行掏心窝子的交流,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美则美矣,却遥远得像在山那边一样。
这样的人,把自己活成了独夫,寡人,也不能理解有朋友的快乐,不能享受亲密关系的好处。
二、争吵隐含的心理活动
作者在书中提到,争吵,表面上看是由于不同意见引起的,其实,每一次争吵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心理活动。
作者提到三个观点:看见自己的存在;看见自己的需求;打开彼此的边界,走得更近一些。
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有你,我变得更好了。这种关系一旦遭到外界的威胁,就会发生冲突,这其实是说,你对我来说,很重要,但我也希望你能看见我的存在。
亲密关系中,彼此都有爱的需求,也都能满足对方的需求。一旦这个需求无法满足,就会发生冲突。这里的深意就是:请你满足我的需求。
第三种含义就是:彼此打开边界,释放真实的自我。如果真实的自我被接纳,那么,双方的关系会更上一层楼,形成新的更和谐的相处方式。如果一方没有被接纳,他就有受伤的感觉。
这时,吵架意味着,双方都有接受冲突的能力,也都希望通过冲突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冲突,是健康而有活力的。
三、正确的吵架方法
虽然 ,吵架有它积极的意义,但现实里,我们并不鼓励吵架。能和风细雨地解决问题,为什么要狂风暴雨式呢?频繁、失控的吵架,会让关系更糟糕。
所以,正确的吵架,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智慧。
要想会吵架,首先,不能逃避冲突。
有一个同事,每次和妻子有不同意见,都闭口不言。他越是这样,妻子越生气。同事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就是怕你生气,结果,你还更生气?”
经过高人指点之后,他才明白,沉默是金,用在这里,就像堆垃圾,越堆越多,成了阻碍夫妻和睦的拦路虎。
其次,拓宽自己的心理空间。
冲突不是对自己的伤害,它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同,不要求别人和自己一模一样。容纳得下别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爱好,不同的生活习惯等。
这样,冲突会减少很多。
最后,学会正向表达。正向表达,就是言行合一。想什么,明确表达什么,不要口是心非,不要表里不一。
成年人经常有心口不一的情况,明明想让人家关心自已,说出话却是:“我就知道你心思在明人身上,赶紧滚。”
这种攻击性的表达,当时看起来好像酣畅淋漓,实际上,却橡一块巨石,把亲密关系砸得稀巴烂。
四、写在最后
《假装自己很外向》提醒我们,好的关系,不是不吵架,也不是总吵架,而是能够正确地吵架。
当我们想吵架的时候,要提醒自己,吵架,只是一种表达,正确地表达自己,才能走向更和谐的关系。
“如何正确地吵架”,只是本书第四部分“关系真相”里一个小内容。
本书共五部分内容,分别是:外向孤独;内在疗愈;边界思维;关系真相;自我重塑。
每一部分内容,都能帮你解决人生中的很多问题,它教你,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也教你,放下“应该”,才能获得身心自由;最后,还告诉你,人生难题的特效药是什么。
这本书由资深心理咨询师杨思远所著,其作品多次被武志红、壹心理、张德芬空间等心理类自媒体平台转载,深受读者赞赏。
读她的书,认识新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