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敦煌一瞥

敦煌一瞥

作者: 银蕨之约 | 来源:发表于2023-04-19 21:14 被阅读0次

第一次去敦煌大概是在1998年秋天吧。承办了一个部里的会,我是工作人员。

离开了开阔的戈壁滩,难得稍有蜿蜒地进入莫高窟,就感觉到这里的与众不同,有沟壑,有山崖,有树木,主要是有灵气。

过了提有“莫高窟”三个大字的拱门,仰望九层阁的时候,历史书上千佛洞的记载,经久不息的《丝路花雨》传奇,心中对敦煌的想象,交织在一起,不由得有了一种朝圣的心境。

睁大眼睛去看脑子中已经熟悉的反弹琵琶和天女散花。

既眼花缭乱,又沉浸在讲解员的故事叙述中。

离开了讲解员,不知道壁画的背景,就只能感慨于工程的浩大和颜料的明艳和质感。

莫高窟如同《红楼梦》。

莫高窟壁画和藏经是文化的瑰宝,鸣沙山月牙泉是自然的杰作!

敦煌一定是受到了上天的青睐!

没有听到沙的鸣叫,据说那是要在夜里听的。那一弯可爱的泉水却静静地在沙山的怀里等着你的亲近。这是谁的相思泪啊,历经千年而深情?

泉边的芦苇随风摇曳,为泉而绿,为泉而白,她们多像一对深情的小姐和忠心的丫鬟!

敦煌是需要品,需要悟的。

那时不懂,只是新鲜和兴奋。

一个代表在鸣沙山入口没有购票随队骑骆驼,半道上累了骑上了一个老汉的骆驼。没想到,骆驼惊了一下,把他掀到在地,正巧又有一块石头,他的腰受伤,不能动了。

老汉或者儿子每天在医院陪着,垫付了医药费。老汉原来是生产大队的支书,现在牵骆驼挣点儿钱。因为没有和公园签约,属于私载,发生了意外全是自己的责任。

老汉坐在病房外的长凳上一直默默。

听说要花好几万,伤者也提出了赔偿,我有点心疼他,也敬佩他。他没有任何的狡辩,基本上天天到。

待了两天,大队人马赶下一站,我们留下了一个人和老汉一起照顾伤者。

还好,两周后,能动了。买了两张机票,躺着回了。

第一次,匆匆,再加上意外的插曲,我和敦煌只是相互一瞥。

相关文章

  • 鸣沙山

    我想在苍茫里触摸你的魂灵 从肃穆敦煌 到风烟祁连 而我只有一扇车窗 匆匆一瞥 听不到卫青的马蹄 梦里几番吹角联营 ...

  • ​传承与活化敦煌音乐,QQ音乐如何玩出数字文保新思路?

    敦煌曲子戏、敦煌舞、敦煌民歌、敦煌古乐谱……敦煌音乐文化俨然是个“国家宝藏”。一战时期,敦煌文物遭到破坏,大量的敦...

  • 敦煌有“毒”!

    日本人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 英国人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欧洲。” 敦煌学者段文杰说:“敦煌在中国...

  • 敦煌,敦煌

    2016年5月20号凌晨,我和许先生踏上从张掖开往敦煌的火车。一夜迷迷糊糊,始终按捺不住对即将探索未知的兴奋。因为...

  • 敦煌  敦煌

    “去一个地方,你不要把它想的很美,其实它可以更美”,想起这句话的时候,我特别兴奋。凌晨一点的张掖火车站,开往敦煌的...

  • 敦煌,敦煌!

    一瞬间,一千年,一滴泪流了一千年…敦煌,你好。敦煌,爱上你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进莫高窟之前我们去看了介绍敦煌历史...

  • 敦煌,敦煌

    昨晚娃儿睡得早,一边拉伸,一边追了一集国家宝藏,看的正是敦煌那一期。 看着老先生在敦煌日复一日的看似枯燥的生活中奉...

  • 敦煌,敦煌

    终于从东到西“走”过一趟河西走廊,尽管是乘着列车。 敦煌于我并不陌生,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来过,那时是跟随旅游团参观莫...

  • 《我心归处是敦煌》阅后随笔

    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 这本书既是樊锦诗的个人传记,更是近代以来几代敦煌人发现敦煌、守护敦煌、光大敦煌、传承敦煌...

  • 初识敦煌

    在敦煌,对敦煌,你不知道怎么去诉说,怎么去描述,因为你接近了敦煌,但又似乎离得很远。 看着敦煌的天空,住在敦煌的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敦煌一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gl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