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后感(铃兰)
好久之前就听到过这本书。直到这次书友提倡读,才真的打开它。一口气读完又重读一遍。
1、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曾几何时,我们都想拥有一个依靠。幼年时希望自己有强大的父母,成年后希望有强大的老公。在生活中工作中出现了问题的时候,也总会想,这是别人的错误,我是对的。或许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体验各种人间值得,为了找到真我,回归本原的自己。所以这些依靠别人的想法都不要有。遇到了希望中的老公,是幸运,没有遇到,也是幸运,他们都是为了我的功课而来。
2、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有受害者思维,并且更加不要喂养它们。时刻关照自己的心。无论什么经历,无论是快乐的还是忧伤或是烦恼的,都是此生中要去体验的。允许有情绪,但是不要带着情绪去做事情,尤其是带着情绪和孩子或者其他人沟通。有情绪后,可以用别的方式调整。学会静坐冥想,承接宇宙的力量。
3、爱,喜悦,平和才是真我状态。在生活和工作中觉察让自己不舒服的人或者事情,是什么原因让自己不自在,从而发现自己的内在是什么在主导。
二、我的读后感(lynn)
1、第四遍读这本书。但每次的心得不一样,区别是取决于读书时的心境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这也说明,我们即使不停地学习,也还是不由自主地会选择我们想看到的东西,而自动忽略了自己不认可的部分(与他人的交往也是如此)
2、本次阅读让我比较关注的点是胜肽这个概念。“,我们的遭遇是配合我们需要的那种情绪而产生的”以前的阅读的点是在于“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说明认知会导致我们思想上的困扰和痛苦。这一次可以回到事情发生的起源,虽然这个说法有些唯心。但回头去看我妈妈的成长经历及一生,我的原生家庭及自己的婚姻家庭却真实地还原了这句话。虽然承认这一点(自己的痛苦是自己创造出来的),非常不好过。但总比还处在混沌中强。这个调整(不去喂养病态的胜肽)貌似比调整认知还要困难,而且更难找到实际的操作(因为已经深入潜意识?)。也许需要更清醒和更频繁的觉察和自省。
三、(宁小熊)
第二次读《遇见未知的自己》,脑袋里根本没有第一次读过的印象,安全像是第一次开启。我觉察自己读的仅仅是文字,没有入心。然而这次读完后,吸收进一点了。自己心上的东西太厚重了,可能需要多次清理,觉知之光才能照进来。不过结合最近发生的事,感觉这本书还是给了我力量,就是接纳和臣服,改变不了的事情,老老实实的接受,成长路上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抗拒和逃避的本能,往往我们要面对我们最怕的感受,一直纠在那里不肯出来。为什么无力面对,不想面对?除了接纳事实本身,还要看到我们的情绪和感受,允许一切的发生,允许自己有坏情绪和不好的感受。和自己的坏情绪和感受呆在一直,多和自己的身体做链接,多关爱自己的身体。就像生活不是天天和风细雨,也有阴霾和大雨。不能接受还是因为自己的执念囚禁了自己,如何放下执念?从自己的心上下功夫吧,继续修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