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说:“宁武子在国家太平时节,便聪明;在国家昏暗时节,便装儍。他那聪明,别人赶得上;那装儍,别人就赶不上了。”
付先生曰:
这段话十分值得玩味。在理解这段话的时候一定要将之分成两个部分——“邦有道”与“邦无道”的部分来解读。
我们先来看看宁武子是何许人?
宁武子,名俞,谥号“武子”,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辅佐卫文化和卫成公两任国君。但据历史记载,宁武子在卫文公"邦有道"时代,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倒是在卫成公这个“邦无道”时代,挺身而出尽心尽力。“按春秋传,武子仕卫,当文公、成公之时。文公有道,而武子无事可见,此其知之可及也。成公无道,至于失国,而武子周旋其闲,尽心竭力,不避艰险。凡其所处,皆智巧之士所深避而不肯为者,而能卒保其身以济其君,此其愚之不可及也。”(《论语集注朱熹》)
所以说,理解这段话一定是要对比“邦无道”与“邦有道”的大背景下,宁武子的不同表现。“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很明显是孔子的评价。细细体味,孔子实则是褒奖了宁武子的这种“愚”的态度。明智的人应该懂得保全自己,在关键时候勇敢站出来做大事。实际上宁武子这种别人不可及的愚是讲宁武子的忠,说到底是一种若愚的大智。
通过朱熹《论语集注》的补充,我们对这一章节的理解加深了。但是,结合当今又应该如何保有宁武子的这种“愚”呢?这是我提出的一个问题。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段话正是如今这个社会乃至世界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你不能简单将之归于“邦有道”或“邦无道”的情况之中。在某一时刻节点,或许我们会身处在“邦无道”的前提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我们不会像宁武子那样忠诚以事君。因为,那种愚是愚不可及的。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明细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即不要学习宁武子的“愚”。人最大的目的就是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在孔夫子那个时代,宁武子的“愚”是实现他抱负的一种手段,但是在如今世界,我们唯有舍弃宁武子这种“愚”去争取自己理所应当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