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想让我怎么做

你想让我怎么做

作者: 叮当妈妈up | 来源:发表于2020-03-26 23:57 被阅读0次

    叮当爸爸醉心于炒股,每天除了盯盘,晚上还要复盘,基本等他搞完,叮当都睡觉了。

    叮当妈妈每天写文章,基本都是在叮当睡觉后,有时为了保证看书,要么晚睡,要么早起。

    有一天,叮当妈妈比较了一下自己和老公的情况,有些不满,委婉的提醒叮当爸爸说,看我们的差距,我不求你跟我一样,但你得把我的付出看在眼里。

    叮当爸爸一脸认真的说,我看到了。

    可是叮当妈妈并不满意,开始指责:你总说你看到了,可是就没有然后了,你看到有啥用?还不如不看到呢!

    叮当爸爸疑惑了:那你想要我做什么?

    叮当妈妈不耐烦的回答:就是让你真正看在眼里呀!

    这一段说了基本等于没说的对话,叮当妈妈回想起来都笑了。

    自己一直在说,敏感、积极的回应宝宝就是找到他的需求,适当满足他。可是,叮当妈妈连自己的需求都经常搞不清楚。

    非暴力沟通有四要素:陈述事实,表达感受,告知原因,澄清需求。其中最后一项,就是要明确说出具体做什么,例如上面的对话中,可能是洗碗洗衣服就交给叮当爸爸了。

    为什么叮当妈妈会将需求表达成“把付出看在眼里”呢?

    传统文化里,我们讲究“含蓄”,无论是课本里的诗词,还是古装剧中的勾心斗角,都是不显山不露水。虽然我们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但这一品质却一代代继承了下来。其造成的结果是,不仅羞于澄清需求,更不知道如何表达感受。

    在我的家庭里,每个人都是不善言辞的,很少会关心家庭成员的情感。

    记得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代表班级参加演讲比赛,结果得了倒数第一。那天比赛结束后回到教室,很多同学都“欢呼”:我们班得了倒数第一!当时我觉得受到了奇耻大辱,回家后大哭一场,跟爸爸说我要转学,他问我为什么,我把事情告诉他,他什么也没说,这事就这样过去了。

    直到多年后的今天,我还记得这件事,不是因为同学们对我的调侃,而是爸爸什么都没说。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去辨认自己的感受,甚至从他人的言行中学会忽略内心的感受。但讽刺的是,我们却一遍遍被教导去探究课本里诗词、文章的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因为表达感受和澄清需求而导致沟通不畅的例子数不胜数,例如本来是要商量今晚谁洗碗,结果升级成了相互指责;或者像文章开头的例子那样,形成“不体谅”的误会。

    但是,什么时候改变都不晚。我们可以学着去体会情感和表达需求,用于跟丈夫/妻子、父母、同事沟通。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孩子这样做,让他们细细体会内心的每一次快乐、惊喜、难过、沮丧,表达情绪而不是压抑或忽略,用语言表达而不是错位的行动。既是给孩子健康的情感体验,也是构建更高效的亲子沟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想让我怎么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kk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