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后嗣续,
祭祀蒸尝。
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
译文解读:
子孙一代一代传续,四时祭祀不能懈怠,又磕头又下拜,毕恭毕敬,自我反省。
阅读拓展:
清明的由来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发生了宫廷内乱,晋献公的儿子,从而带领一帮拥护他的大臣到处流浪,流亡期间,从而受尽屈辱,常常忍饥挨饿。
跟着他逃命的大臣们,陆陆续陆续离开了他,最后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还跟随他,其中一个叫介子推的。
有一次重耳太饿了,介子推就从就从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喂给重耳吃。
很多年后重而返回晋国做了君主,他就是晋文公。
晋文公逐个封赏了流亡,期间追随他的大臣们,却忘了封赏介子推。
有一天,有人在晋文公面前提起介子推,晋文公赶紧派人去请介子推,要封赏他。
但是去请了几趟,介子推都不肯来。
于是,晋文公亲自来到介子推家,却发现家里一个人也没有。
原来,介子推料到晋文公会登门拜访,就背着母亲藏到山里去了。
晋文公派人在山上搜索,却怎么也找不到介子推。
这时,有人出了一个馊主意,说大王不如放火烧山,留下一条出山的路。
介子推无奈之下,肯定会出来的。
晋文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下令放火烧山。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还是没有出来。
晋文公派人上山查看,发现介子推在一棵柳树下烧死了。
他十分悲痛。
从此,他下令每年在介子推被烧死的这天,都不动烟火,吃冷饭,用这样的方式来祭奠介子推。
这个祭奠仪式流传下来,就是寒食节。
后来这个节日演变成了清明节,人们都在这一天祭祖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