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正月,对于她来说,还能记起的似乎有3件事。是诗会、生日和灯谜。
元宵节元妃省亲,是大观园的第一次诗会。
正月二十一日,是她15岁生日。
正月二十四左右,元妃让各姊妹制作灯谜,送进宫中。
他们家是皇商,父亲自小疼爱她,让她识字读书。哥哥惹上命案,她和母亲人等不得不离乡。也是为北上待选,兼之料理京中生意。
元宵节的诗会上,表妹探春说“何惭学浅微",并不认为“精妙一时言不出”是羞愧的。她说“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一惯低调,说自愧不及,哪里敢在娘娘面前也来作诗题匾。芳园,帝城,华日,祥云,高柳,喜莺,修篁,宸游,仙才,彩笔,这些是她所见,也是她心里所反应对照出来的。待凤来仪,宸游,文风,孝化,归省,也是她看重的,言为心声。
“芳园筑成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当时待选结果未出,“君恩或可待”,所以,当时所见“眼底物多情”。而今遥想省亲当晚,皇家仪仗,赫赫威风,门庭荣耀 盛极一时。
后来落选,原因未知,可心里多少还是明白的。多半与家风有关一一兄长失德之事,即便仰仗贾府势力,已摆平那宗命案。
15岁生日那天,老祖宗贾母提议,特意在院内搭了小戏台,摆了几桌饭。
15岁,及笄之年,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长辈们可能各怀心思,她还是一惯少言。
开宴点戏,她推让之后,点了出《山门》。讲的是英雄落难,她喜欢里面的戏词。虽是热闹的戏,但有些人并不怎么喜欢。比如宝玉。
而今想起那英雄结局,是落得“剃度在莲台下”,“芒鞋破钵随缘化”,似乎隐藏不吉的预兆。
那几天,元春表姐兴致颇浓,让大家制灯谜,猜灯谜。她做的灯谜是: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也有版本写宝钗所作灯谜是竹夫人: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那天的那些灯谜,姨父见了,很不开心。
他觉得“看来皆非福寿之辈”,“大有悲戚之状,只是垂头沉思”。
果然,后来,各人灯谜成了各自命运的谶语。
那年正月,春已来,花未开。
还没到桃红柳绿时,还没写出“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还没有桥边扑蝶,还没有赏花咏海棠,
还没有写出螃蟹诗“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
还有很多欢快明媚,还没到来。
那年 15岁,大观园里,
那青春王国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