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子曰:“贤哉回也!”物质上的极度匮乏而不改颜回的进取之心,求知而得知乐也,物欲低,虽一箪食一瓢饮足矣,求知欲高,虽尽学犹恐不足也,颜回虽为孔夫子所认知的最为好学的弟子,而其面对老师的学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这是一种学而不厌之为学的心态,那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说起这个颜回想必大家都知道,孔子有弟子三千,而终有成就者,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有孔门十哲和七十二贤。而十哲中:德行科: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语言科:宰我,端木赐(也就是子贡);政事科:冉有,子路;文学科:子游,子夏。这十个人无不好学,而终成孔门十哲。
而孔子在最初认为颜回很愚钝,孔子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在以后学习中,也越来越喜欢颜回学习的态度。后来,孔子在和子贡聊天的时候,就问:“女与回也孰愈?”子贡那也是语言科的高材生,但是他回答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孔子说:“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我们两个都不如他好学呀。
大家都知道,子贡是儒商的鼻祖,也是一个相当了得的人物,在当时以至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子贡比孔子要强很多,子贡当时曾这样回答那些人:“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子贡一开始跟孔子学习的时候,第一年,他认为自己已经超过了孔子;第二年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和孔子的学问平起平坐;第三年的时候,他才发现老师的学问实在是太深了,自己越是学习,越是感觉与老师的差距越大。这就是什么呢?你学习的越是深入,就越会感觉到自己的知识越不足。这就与颜回说的那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一次,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谁最好学?孔子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没有),未闻好学者也。孔子的学生都好学,但是,能够达到颜回这种程度的则没有了。也许有人会说,颜回这样学习是不是很辛苦,我说,不会!颜回也乐在其中也。
子路,孔子的得意门生,比孔子小九岁,是在孔子一生中陪伴最久的弟子。传说子路与孔子初次碰面时,是一位头上插着野鸡毛,身上披着野猪皮,手里提着剑的赳赳武夫,孔子外出讲学,子路佩剑前往接近孔子。孔子想收他为徒,子路说自己用剑不用读书,孔子说读书可以让他有勇有谋。子路于是拜孔子为师。子路是师从孔子时间最长的学生,是与孔子可以斗斗嘴的学生,也是认真学习而脱胎换骨的学生。也是孔子骂得最多的学生。当然这种骂里面带有更多爱的成分。有时候,孔子也被子路逼得没有办法,比如:子见南子,子路就很不高兴,孔子就发誓说:与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这说明子路有了一个很高的道德的平台,这就是进步。
孔子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只是听到诉讼一方的陈词而可以准确无误的进行判案的,也就是子路吧!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在学习方面: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路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成就了这位政事科的高材生。
不论是颜回、子贡还是子路,以及后来学有所成的弟子,没有一个不是执着为学的楷模。几千年来无数的成功者,现今献身于技术前沿的科技工作者,著名的运动员,围棋高手,象棋高手,各行各业的专业能手,无不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他们所从事的事业,从而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著的成绩。用老子的话说: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孔子的话就是:吾道一以贯之。那就是:专一!专注!
我们现在已经远离了“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那样窘迫的环境,现在的我们饱食终日欲以何为呢?工作!当然是工作,工作不是目的,只是获取生活资料的手段。而同样的工作,不同的人干起来,效率却大不一样,这就如同一张网,我们对于工作的态度,就如同结网,你的网结的越好你就会网到更多的生活资料。什么是结网呢?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正如郭总在节后培训周启动会上的讲话,很多人只是学到了很浅显的内容,在学习上不能深入下去。那我们的这个培训周就是退而结网阶段,网结好了,在新的一年里,自然会有好的收获。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认为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有的人则以学习为乐事。这里面就存在一个兴趣点的问题,就像游泳一样,不会游泳的,他就会对水有一种恐惧感,只能站在浅水中嬉闹一下,而学会游泳了,则可以自由自在的畅游于水中,感受水的乐趣。学习也一样,当你深入进去的时候,你才会知道其中的乐趣,而你一旦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就会专注而执着的快乐的学习。如孔夫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你乐在其中的时候,就会手不释卷了。就会达到孔夫子所说的:“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境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