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阴沉沉的。7月8号回黑龙江至今,一直晴热无雨。看来似乎有一场好雨可下了。
时间真的快,近一个月的时间一晃就这么过去了。
人对时间的感觉很奇妙。刚回来时觉得有好长好长的时间可呆,时间也过得慢。可一旦时间过半,剩下的日子就像插上了翅膀,过得飞快。
人的记忆就像自带黑板擦的白板,随着时间的流逝,留在脑袋里的东西渐渐由清晰变得模糊。
这一个月做了什么?
细节不记得太多了,只有几个大的模块:办理爱人交代的事情;上了一天家排课;18--31号在农村姐姐家,每天练书法、练瑜伽,读读书,晚上出去散散步,睡前护护肤,白天尽情补补晚上没睡好的觉,真是清闲自在;从姐姐家回到自己家,因为疫情,原想6号返程,提到了今天的4号。1--3号这三天主要会会朋友,处理卖房事项,收拾屋子,邮寄东西,做返程准备。
这是自去年11月末离开家后第一次回来,从北到南,从故土到异乡,似乎必须有情绪的起起落落才应景。
房子要卖了,收拾物品,做彻底的大清理。留下的东西很少,大多数的东西,尤其是衣服,不是送人就是扔掉了。
真的心疼。
真的舍不得。
结婚之后二十多年努力打拼,点点滴滴地积累才拥有这些家当。大至电视、沙发,小至一碗一盆、一针一线,哪一样不是真金白银买来的呢?这一次心血来潮的折腾,扔掉一批,再重置一批,不知无形中浪费了多少钱财。想要重新拥有,还要重新开始奋斗、积累。
我一遍一遍地在心里问为什么,问自己为什么这么能折腾:是命运的拨弄,还是性格使然?是盲目的冲动还是内心直觉的指引?
反复地琢磨思考,最后得到一个有趣的回答:像爸爸。这是继承了爸爸性格中不安分、爱折腾的那部分基因啊。姐姐和我一样。作为家庭主妇,她折腾家里的布置;我呢,就在工作上折腾。
不管这个答案是不是科学、正确,反正心里得到了安慰。继承爸爸的性格基因,这不也是命运的一部分吗?既然无法改变,那就臣服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说:顺其自然地接纳,别问“为什么”。当你在质问“为什么”的时候,就要意识到自己又在跟现实、老天或是对方较劲了,接纳是不需要问“为什么”的。处理它,放下它,安心自在!
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中对于舍弃物品时舍不得的心理是这样剖析的:你舍不得是源于对自己的不信任。你不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会再重新拥有这些东西。
我对自己有不信任吗?不!我坚定地相信我会重新拥有,而且更好! 书,能赋予人力量和智慧。这些金句像定海神针,定住了脑海和情绪上的波澜起伏。
开始,我自责、纠结;后来,我坦然平静地看着无论房子还是物品离我的生活渐渐远去,并且坚信,正有新的更好的东西在慢慢向我走来。
这一个月里很多时候心被深深地触动着,酸酸的,痛痛的,有时眼泪就在眼圈打转,有时强忍着压制下去,也有那么两次,实在控制不住,只能丢脸地流下来。
亲人,同在一座城市时,见面的时候未必很多,这个时候感受不到亲情有多么重要;可一旦离开了,心里就莫名地空落落的。不过在一起呆时间长了,又想分开了。
人的心,变得最快。
不回头,向前走。
回去的时候仿佛就在昨天,中间有时想到要处理的琐琐碎碎的事情真的有点打怵,不过不管好坏也一件件处理过来,踏上了归程。
人生就是这样,只要勇敢面对,一切都会成为过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