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睡莲经过一个长夜的睡眠后
舒展又一轮绽放,如瓦尔登湖一个个睿智,直击内心的句子,泛起的涟漪。
关于《瓦尔登湖》这本书,好几年前,先生的朋友就虔诚地送来一本,它在我的书架上一直与我形同陌路。
人总是囿于经验和听说而错过很多美好而不自知。
大家都说这是一本很沉闷的书,于是,我没有翻开它就直接给它贴上了标签,在这个标签下它沉静了这么多年。
瓦尔登湖泛起的涟漪这两天,清远书香节,谷雨茶席,读书会,樱花落诗歌嘉年华,民谣夜,古琴分享……一大波活动,看看时间和心动值,唯一选择的就是读书会。读书会是一默书吧茉莉酝酿很久的事,也是我们期待中的事。没想读书会的开篇选择了《瓦尔登湖》,为此,形同陌路的书走入了我的视野。
家里的这本《瓦尔登湖》是李继宏译的,天津人民出版社的,已经是第19次印刷,可见这书越来越畅销。
翻开书,首先感叹的是这个版本的导读篇幅好长,整整17页,也正因为有这个导读,把作者梭罗所处的时代背景写作动机等交待得很清楚,那是一个美国急切渴望摆脱欧洲思维,追求自由的时期,爱默生发起了美国文学的独立运动,梭罗在他的影响下,参与了超验体验,也因为艾默生买了那里方圆几十里的土地,才有了梭罗瓦尔登湖的体验,才有他思想自由驰骋的空间,而且,爱默生也是第一个赏识,看到梭罗思想的深邃的人。用中国人的话,他无疑是梭罗的伯乐。从这点上讲梭罗是无比幸运的。
看完导读,再看了第一章,我不但不觉得它沉闷,反而深深被他很多的句子打动。
因为身体原因,原本计划几天内恶补啃完这本书再参加读书会的,无奈只能看了个开篇就放下。
但我已明显感觉到一股解放人性,引领思考的自由之风从书页,从一个个字句中飞来。
很多时候,我们会为里面的句子拍案叫绝,因为那就是我们要说的,或者我们大多数就是那样的,不论是心灵的共鸣,还是对痛处的狠与准,都带给人一种酣畅淋漓。只是酣畅过后,我们还是我们,而不会成为第二个梭罗,哪怕我们也在某个安静的湖边。
梭罗想要的也不是仿效,而是倡导一种对固有状态的跳离,对自然对自我的认知,然后跟随这种认知去做最真实的自己。
我们常说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可我们真的搞清楚我们想做什么事了吗?真的明白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了吗?
相信很多人其实是不清楚的,包括梭罗。否则他就不会一个人跑到安静的瓦尔登湖,去体验两年零两个月。
这是一次体验,他把体验的心得记录下来。启导了更多渴望自我认知和改变的人。
相信每个人都是在他的文字中反观自己,反观这个万千世界。
书没有看完,待我看完,或许我又有不同的收获,对自己的反观或许也更立体。
那么,先学着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哪怕琐碎。
瓦尔登湖泛起的涟漪这个日子,不知道是不是瓦尔登湖暗中的涟漪,让一切美好的人和事都自然地来到。
首先,是很久没有联系的雪,突然微信告诉我她已经调到清远一年多,因为忙于读研,忙于带刚出生的孩子,所以一直无暇联系。今天要来拜访我夫妻。
于忙碌中被记起,这也是种感动。
她携着一束紫色桔梗,一袋超级大个的枇杷和一袋香梨,一袭素洁的白裙子,飘然而来。(看看,我已经受到瓦书的影响了,把花水果都具体化,而不是以花水果概括之,而这明显让人读着更有画面感和更诚恳)。
而先生把读书会的消息发给那曾经赠书的朋友,于是三个老朋友就远道而来,和我们因为这本书的因缘又聚到了一起。
瓦尔登湖泛起的涟漪 瓦尔登湖泛起的涟漪一桌清淡的菜,一杯清茶
关于读书,关于《瓦尔登湖》,从这一刻讨论其实已经开始。
瓦尔登湖泛起的涟漪午饭后,天气有点阴沉,想要下雨的样子,但对于雀跃奔出去的心灵,雨算不上什么。
先生脚不方便,步履艰辛,我跟先生几位朋友说你们先上岛去看看风景吧,黄诗人很认真地对我说“阿成就是我的风景”然后陪伴着先生慢慢落在人群之后。当一个人把朋友视为风景,那么还有什么风景他看不到呢,或者说还有什么风景需要看呢。
《瓦尔登湖》中梭罗把眼中的一草一木都描写得如同自己孕育的孩子,他写的又何尝只是风景,写的其实是他浩瀚的内心和思想。
瓦尔登湖泛起的涟漪喜欢给身边的人拍照,喜欢记录。后面中山大学郭教授分享时说到广州的人到苏州对西湖那是空间的阅读,而对于身在苏州的人可以从时间上阅读西湖,可以看到四季,晨昏,不同节气的西湖。对于人,也是需要一种时间的阅读,每一个时刻时光会有印痕,人也给时光不同的投影。
我愿用镜头记录一路变化的风景,一路走深的情谊。
瓦尔登湖泛起的涟漪《瓦尔登湖》的分享之前是来自这位中大学生,曾经的新闻主播,记者,记录片导演,策展人,如今的自由撰稿人的一个分享。
名字很美:姚远东方
听着就是诗和远方的味道。
我又开始贴标签了。她分享着到世界各地的经历,努力告诉我们行走的意义,不要迷信语言,文字,用自己的脚,自己的眼去体验,这其实跟瓦尔登湖似乎又不谋而合,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她有意为之。
很多人的旅游就是花自己的钱,走别人的路,印证别人的美丽或丑陋。
而真正的行走,应该是清空心的行囊,属于自己的,不论有多少未知和迷茫。
瓦尔登湖泛起的涟漪她给我们讲了很多有趣的事,推介了很多好书,最关键的是,她也传递出一种自由,追求自我突破边界的生活方式。但她并不盲目,她说起一个人用一张床在长江上漂流的逍遥游的事,她说那其实是有很强大的后援团才实现,她会思考自己选择的方式有怎样的后援团。是一种理性的任性。
她去了南极北极。她说冰原来是有年龄的。最开始是乳白色,然后几十年后就变透明了,然后是淡蓝,然后几百年后变成湛蓝,然后上亿年后的冰竟然是黑色的。从白演绎到黑,竟然不是更脏而是更纯粹。不由得想到今天开来泡茶给朋友们喝的九千年冰川水,那样的水也是源于湛蓝湛蓝的冰的吧,如此一想,仿佛喝到肚子里的就是一片辽阔的海天了。
她说一块上亿年的黑色的冰加入红酒,会快速地旋转,那是一种积蓄了亿年的天地的力量释放时的舞蹈吗?想想都是极其美妙的。
瓦尔登湖泛起的涟漪读书会分享中途,手机屏幕上方显示出一个熟悉的头像,也是一片蓝色云空,那是初中同学雪的头像(什么时候我们都变成被一朵花,一片云,甚至一个笔划就代表了)。
点开,她发来的是一默书房的门口照片。
匆匆出来,与同样远道而来几位同学美女聊几句,合个影,然后各自回归各自的轨道,有什么比交错的瞬间双目相对彼此的了解更让人感动的呢。人生而孤独,交错,只为了展开独行时更宽阔的风景。
瓦尔登湖泛起的涟漪进入主题。
可是来分享的中大教授却告诉我们,他以前也是没有认真看完《瓦尔登湖》的。
可是为了这次分享会他认真看了,虽然也还没看完,但他却已经把这本书的背景,脉络,如何去读,以及他自己的感受都分享出来。足以看出他的真诚和虔诚。
瓦尔登湖泛起的涟漪在谈《瓦尔登湖》之前,教授说想分享一首歌伍佰的《挪威的森林》,他说可惜没有音频。一默的茉莉却在这时安排了一个歌手书友sky上台弹唱了这首歌。
教授瞬间变歌迷,举起手机拍照。
虽然音响没有调好,歌手也还没进入状态,但一切的不完美也是如此真诚和真实,这就足够了。
瓦尔登湖泛起的涟漪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世界的王,拥有做眺望全景的皇帝的毋容置疑的权利。
这其实就是自我完全的解放,把心灵放逐到目光的极限,再拓展直到完全。
瓦尔登湖泛起的涟漪对于孩子,地上这堆玩具就可以是全部
瓦尔登湖泛起的涟漪但也可以引领他们走上高处,去眺望更大的世界。
瓦尔登湖泛起的涟漪或者,让他们做大人世界的旁听者,或许他们听不懂,看不懂,但谁能明白孩子的世界和心灵呢。或许文字本身自有美丽,或许那个分享的声音就是一种天籁,或者某幅图片,某个画面就如一点火星,燃点起一个未来。
瓦尔登湖泛起的涟漪有花的清晨,有书的下午,再来一个有歌有诗的夜晚。
每次听那几位民谣歌手唱歌,感觉他们都是在一片无人的旷野唱给天地和爱人,唱给那个喧嚣中穿行的孤独的自己。
唱到嘶哑也不自知。
泪水可能早已滑落他们的心头,比歌声更快抵达他们内心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泛起的涟漪这个夜晚,一群孩子的朗诵,让我们看到一个不完美,但蓬勃盎然的春天。
《瓦尔登湖》的涟漪,与围绕江心岛流淌的江水的涟漪一样吗?前者的涟漪落入后者的涟漪中,是更美丽,还是更寂寥?
我希望听到真实的回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