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至
摄影/冬至你说我们为什么会越来越在乎圣诞节
圣诞节原来是一个这么隆重的节日。这是我来乌鲁木齐之后才知道的,与其说是乌鲁木齐,倒不如说是大地方。以前生活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自然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的节日,这种说法是夸张的,但是我觉得不足为过。像以前,在没有上大学之前,我想我待的地方真的是小地方,各种水平都不能与大城市相比,但是那时候我们也过节,我们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冬至、腊八节等等,倒也觉得和大城市里相比我们的节日已经很丰富了,而且相比于大城市,在小地方这些节日更有意思些。
端午节,大城市里的人虽然能办个大型的节日庆祝活动,买来各种口味不同的粽子一饱口福,很多人忙于工作好不容易放假自然要休息,没时间去注意节日该怎么过,大多都是聚个餐,越简单约好。但是我觉得在小地方更有味。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首先家里会提前买好粽叶提前泡着,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有的家长还要做枣粽给考生吃。以前我奶奶在的时候还会做香囊给我们几个小孩,里面包上香料,很怡人的气味。奶奶向来手巧,香囊的形状也很别致,每次做出来都被我们几个小孩争来争去,都说自己的最好看。我怀念那个时候,日子好像很满。现在日子变得匆匆忙忙,大家都在追求简单,越简单约好,繁琐的节日习惯逐渐消失,甚至遗失,不再被人记起。
这个星期,冬至和圣诞节相遇。我收到家人发来的短信:“冬至快乐!吃饺子了没有?冬至大过年,又长一岁啦!”,我也收到朋友发来的祝福:“平安夜快乐!圣诞节快乐!”还记得刚来大城市,到冬天了,我发现人们重视的节日好像只有一个“圣诞节”。为什么这样说呢,是这样的,在学校最少不了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了,而要搞好一个活动往往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大概是十月份,学校就有社团组织等开始筹划圣诞节的活动了。他们提前两个月开始做宣传,酝酿活动材料和所需要的各种物资。近几天就看到他们活动出炉了。但是对于同在一个星期的传统节日冬至,就显得冬至这个节日冷清了些。冬至虽然只是一个节气,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被当做一个节日。由于历法原因,人们最初过冬至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周代就有了祭祀活动,古代皇帝还会在这天举行祭天典礼,官府则会举行“贺冬”仪式。而且冬至是先民在观察天时方面的一个最早发现。由于冬至白昼达到极短值、昼夜温差大,人们以此为依据,进而确立了春秋分。并且很多农事方面的谚语由此而来。过去人们对于冬至是非常重视的,但是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之下,冬至等各种传统节日渐渐被淡化,很多传统节日都被忘却了。但是,一些西方的节日却被我们越来越重视。比如圣诞节,所到之处几乎都可以看到装饰点缀得各种丰盛的圣诞树,人们到处都在买苹果,送平安。圣诞节的祝福短信也随之不断。
当然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全球化格局下不同文明、文化间必然的碰撞和融合,也有现代化进程中人类普遍遭遇的心理变迁。但是自己的传统节日遭遇冷落,还是令人唏嘘不已。
今天,和一个朋友散步她跟我说:“看着别人收到了好多苹果,而我一个也没收到。”我忽然想到,我们重视节日大概是我们想要知道自己其实是被别人所在意的。节日的时候哪怕收到一个短信你也会开心,就算没有礼物就算没有相聚,可你知道你还能够被别人想起来,那么你的心理是得到满足的。之前收到一个关于“你怎么看中国人过圣诞节”这样一个话题的回复,他说”无非是多了一个可以和所爱之人在一起的节日“,想想说得不无道理。蔡康永说过,他不喜欢节日,因为他不喜欢别人来规定哪天他就该过得特别快乐,哪天就得过得平平淡淡或是特别难过。这是一句很任性的话。而作为一个凡人,我们还是特别在乎节日的,节日的意义在于它给了我们合适的理由和假期去放松去挥霍去享受。节日好像是一个放大镜,节日里收到的祝福越多,欢乐就被放大,而在节日里没有得到所期望的重视和在乎,我们内心深处潜伏的脆弱也会被放大。你不觉得平常我们一个人也是好好的,可是到了节日就好像显得特别矫情,我们会因一点点伤害而变得格外落寞。
所以,你觉得我们过的还是节日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