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群分

作者: 天堂鸟5494 | 来源:发表于2020-05-02 23:49 被阅读0次

今天一男性朋友来访,言谈间又聊到了找对象的事情。

朋友今年28岁,时常为感情苦恼。大学毕业后和初恋分手,这几年陆陆续续也谈过几个。要么聊着聊着感情就淡了,要么因为距离等各种原因不适合结婚。想找个靠谱点、以结婚为目的对象,非让我给拉拉红线。

我拿出手机划拉通讯录,看有没有本地的、年纪合适、学历相仿、三观相合的未婚女生。

说实话,在这小县城中,真的很难找到。

我看到一个“点赞之交”的小学同学,除学历略低外其他方面还好。我和这个同学基本没联系,不过有同乡之谊,而且双方父母自幼相识,家里人经常提到她,于是我知道她饱受催婚之苦。

遂介绍情况:“这个朋友还行,就是眼光不好,所遇非人,两任前男友都不是什么好人,混混一样的人物。”

男性朋友说:“这和眼光没关系,人以群分,她身边是什么人,她很可能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我突然醒悟,每个人说话,都带有感情色彩。从她父母和我父母嘴里听来的,不一定是她真实的性格和德行。

我只在朋友圈看到了她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极少数几次见面让人感觉还不错。下意识觉得她是情路坎坷,所托非人。完全没想过为什么她遇见的总是这种人。

当然我这男性朋友也只是猜测,属于概率学,用在这个同学身上不一定正确,换个人也不一定是这样。

但细细想来确实有几分道理。

我深交的朋友不算多,交友非要“情投意合”才行。

从6岁上幼儿园,到23岁大学毕业,17年求学路上遇见不少人。

有的只相伴走一程,一朝毕业就失了联系。有的一起哭过笑过,因某件事发现三观不合而逐渐疏远。边走边相遇,渐行渐失去,最后剩下的几颗“珍珠”尤为珍贵。

细细分析,我朋友中学士、硕士居多,虽性格各异、工作不同,但无一不是兢兢业业的工作者,品行优良、积极向上的大好青年。

当然可能是有“朋友滤镜”的加成,他/她们在我眼中都尤为可爱。

退一步说,我朋友连骂人、说脏话都不会,距离“混混”更是相差甚远。选男友比择友更严格,我老公能从这么多优秀的朋友中脱颖而出,我的“眼光”可想而知。

今天牵红线失败,我很高兴,也很有收获。

“不能偏听一面之词”,“人以群分”。

这些道理都是求学路上习得的,在生活中要去实践、去应用、去感悟,这才是自己的人生。

相关文章

  • 人以群分

    你接近什么样的人,就会走什么样的路,你找一个废物老公就有大概率遇到一个厉害婆婆。穷人会叫你如何节衣缩食,小人会教你...

  • 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一句老话了。这老话的出处来自西汉末刘向编定的《战国策•齐策三》——《惆易•系辞上》,原话...

  • 人以群分

  • 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今天突然脑洞大开,骤然理解它的深沉含义 入了很多微信群,不同类别的群把我划为不同的人。 1.一个...

  • 人以群分

  • 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群分,多数也只是在单个维度上的群分。

  • 人以群分

    二十年前,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列席了一次以基层机构领导为主要参会对象的专题工作会议。午餐时分,主办方没有事先分桌,当...

  • 人以群分

    互联网出现以后,各种沟通交流工具层出不穷,尤其微信出现之后更是极大的方便了交流沟通。 微信有一个很强大的功能就是微...

  • 人以群分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朋友吐槽一件事:5.1节回到老家,跟老家的叔叔阿姨朋友一块坐坐,期间他哥哥批评他不会敬酒;还...

  • 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总渴望被理解,被接受,换句话说,就是总在寻找另一个自己,也就是与自己相似的人。不仅爱情上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以群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rr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