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男性朋友来访,言谈间又聊到了找对象的事情。
朋友今年28岁,时常为感情苦恼。大学毕业后和初恋分手,这几年陆陆续续也谈过几个。要么聊着聊着感情就淡了,要么因为距离等各种原因不适合结婚。想找个靠谱点、以结婚为目的对象,非让我给拉拉红线。
我拿出手机划拉通讯录,看有没有本地的、年纪合适、学历相仿、三观相合的未婚女生。
说实话,在这小县城中,真的很难找到。
我看到一个“点赞之交”的小学同学,除学历略低外其他方面还好。我和这个同学基本没联系,不过有同乡之谊,而且双方父母自幼相识,家里人经常提到她,于是我知道她饱受催婚之苦。
遂介绍情况:“这个朋友还行,就是眼光不好,所遇非人,两任前男友都不是什么好人,混混一样的人物。”
男性朋友说:“这和眼光没关系,人以群分,她身边是什么人,她很可能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我突然醒悟,每个人说话,都带有感情色彩。从她父母和我父母嘴里听来的,不一定是她真实的性格和德行。
我只在朋友圈看到了她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极少数几次见面让人感觉还不错。下意识觉得她是情路坎坷,所托非人。完全没想过为什么她遇见的总是这种人。
当然我这男性朋友也只是猜测,属于概率学,用在这个同学身上不一定正确,换个人也不一定是这样。
但细细想来确实有几分道理。
我深交的朋友不算多,交友非要“情投意合”才行。
从6岁上幼儿园,到23岁大学毕业,17年求学路上遇见不少人。
有的只相伴走一程,一朝毕业就失了联系。有的一起哭过笑过,因某件事发现三观不合而逐渐疏远。边走边相遇,渐行渐失去,最后剩下的几颗“珍珠”尤为珍贵。
细细分析,我朋友中学士、硕士居多,虽性格各异、工作不同,但无一不是兢兢业业的工作者,品行优良、积极向上的大好青年。
当然可能是有“朋友滤镜”的加成,他/她们在我眼中都尤为可爱。
退一步说,我朋友连骂人、说脏话都不会,距离“混混”更是相差甚远。选男友比择友更严格,我老公能从这么多优秀的朋友中脱颖而出,我的“眼光”可想而知。
今天牵红线失败,我很高兴,也很有收获。
“不能偏听一面之词”,“人以群分”。
这些道理都是求学路上习得的,在生活中要去实践、去应用、去感悟,这才是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