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群分

作者: 冬华春歌 | 来源:发表于2018-04-19 21:43 被阅读43次
    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一句老话了。这老话的出处来自西汉末刘向编定的《战国策•齐策三》——《惆易•系辞上》,原话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总会相聚成群。现代人在使用这句话时,往往将其用到贬义上去,好似有了与“狼狈为奸”相同的含义。

    今天我要说的,是这个词的中性含义,不偏不倚,不褒不贬。因为人到中年,回首过去,我越来越感受到这句老话的魅力,这其中看似浅显却实则深奥的道理,以及它带给我的诸多好处。

    人以群分

    1.人以群分,为我的个人成长提供了诸多可能和契机。

    大学毕业后,我进了一家集体企业。两年后,这家在当地名噪一时的企业进行了改制,我也从一名集体企业职工变成了一名合同制工人。

    我又安安分分地干了一年,跳槽到一家新成立的中型企业,作了财务科长。我走的时候,同事们有许多困惑,看似古板、书呆子气的我,怎么就被这家企业认识并聘请了?看着勤奋上进的我,怎么会放弃这么大的企业的财务部长的位置,而去一个未来都不可知的小企业?

    而我所有的机缘和选择的理由,来自“人以群分”。

    我们财务科当年一起分配进来了四个大学生,初到这个公司,大家都积极地学习业务,努力在工作中有一个好的表现以尽快地让领导和同事认识到自己,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升。

    我在努力进行业务学习的同时,仍然像在学校时一样,坚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在为职称考试做准备。那时候,一起分配来的小姐妹小崔,总觉得来得及,对这个不感兴趣,我只好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去考试。

    一来二去的,在考试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些人。他们有的是在企业工作多年的老会计,有的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我看到这些人,都在考试,有的考了好多年,有的考了好多的证件。

    这些人的共识是,闲着也是闲着,多做些储备,万一将来有用呢?我也慢慢上了道儿,和他们一样,兴奋地出现在各种考场上。

    而且这些“考友”,有与许多企业家接触的机会,当有企业家希望他们给推荐个好财务科长时,他们自然而然地想到科班出身又勤奋好学、有大企业工作经验的我了。

    而我的选择也很简单,首先,工资待遇不能低于原单位,因为我要养家;其次,保证我每年报一个业务学习班(那时有许多业务培训班是年费制的,一年可以上十几次课,对个人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最后,公司架构层级要少,工作中能够直接进入管理和决策层。

    就这样,我进了那个新成立的中型企业,在财务科独挡一面,加上我不仅参加各种学习班,还参加各种与会计执业有关的考试,个人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

    那几年,我也真是够拼的。儿子是2002年6月中旬出生的,而5月底,我还坐在考场上参加考试。到2005年,我已拿下高级会计师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和注册税务师等四个证书。这些均得益于我有一群有考试“癖好”的朋友们,我这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呀。

    在此期间,上海宝钢在我们当地投资了一家企业,我被聘去当了总会计师,我的个人成长空间更大了。此后在这个单位工作的八年里,多家公司挖我去做财务总监,但我出于对这个正在爬坡的企业的忠诚,也因为对具体的财务工作感到厌倦,我都没有接受。

    那时已做了十多年的财务工作,我对它太熟悉了,熟悉到一点挑战都没有了。每天对着一些枯燥的数字,人越来越没活力了。我还发现,财务工作做得时间长了,人容易变得极端和强势,这不是我所希望的,所以我想有所改变。

    2006年末,我在万般不舍中离开了这个企业,为了有更好的上升空间,去了一家有境外投资业务的民营企业作副总经理,主管集团公司的融资工作和境外分公司的财务工作。

    工作中,我接触到许多大企业的高管,他们的渊博、睿智给了我许多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和原来小平台无法给予我的成长的压力。加上工作多年,我认为自己有些理论性的东西需要提升。我认为自己不能停步不前。

    我这颗不安分地心又蠢蠢欲动了,我劝自己说:“不是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考完这次就不考了!”,于是36岁的我又启动了MBA的考试复习计划。

    经过2009年一年的可以称之为废寝忘食地学习,我在2010年的全国研考中,顺利考取了吉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并于2013年顺利毕业,取得了硕士学位。

    人以群分

    2.人以群分,为我的事业进步提供了诸多帮助。

    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如果有一群经验丰富的前辈同行不时地给予指导、经常地给予意见和建议,绝对要比纯粹地自力更生快得多、成功得多。

    2010年,我考取研究生后,决定脱产学习,我觉得自己有沉静下来进行沉淀的必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为完善金融体系,有一个新兴行业正在迅速崛起,那就是小额贷款公司。对于这个由各地工商部门批准 却由当地金融办监管的放贷机构,谁也不知道他的未来会走向何处。我作为投资专业的毕业生,对此充满了好奇。

    2010年4月,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本地企业家韩总,也成立了一个小贷公司。经几个领导介绍找到了我,非要聘请我作为这个小贷公司的总经理。

    当时,我是非常矛盾的,一边是我离开校园多年后好不容易才得到的进一步系统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的机会,一边是我更想参加的社会实践,我如面对鱼与熊掌,难于取舍。

    在这种情况下,韩总的话给了我最后的决心。他说,你学习的目的还是要工作,这样高薪高位的难得的机会你应该抓住。而且,作为中国第一代小贷人,你们的工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你这么年轻,应该积极地参与进来。于是我接受了邀请,出任公司总经理并出任市行业协会会长。然后把学习方式向吉大申请后,改成了半脱产学习。

    在小贷公司工作的这七年多时间里,我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企业,也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老板和职业经理人。我们许多人,因为有着相似的三观和事业追求,而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

    这个行业,由于是一个新兴行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许多小贷公司聘请的是银行退休的行长、或是企业退休的财务总监来做总经理。我作为省内唯一不到四十岁的总经理、副会长,得到了许多金融业、经济界前辈的教诲和提携,这使我得到了迅速的成长。

    七年多来,我珍惜每一次与他们见面交流的机会。他们不仅成为我工作中的良师,更成为我人生的益友,他们对我在事业上,在人生上的支持,鼓励,建议,是用金钱都难以买到的。

    聚于这样一个群体,让我感到幸福而满足。

    人以群分

    3.人以群分,是我人生幸福的需要。

    其实,工作之外的生活,或者说个人生活的情趣,才是生活质量的最好体现。所以,我以生活为目标加入的小群体,也是非常出彩的。

    2016年,我报了上海洛基英语的英语学习班,开始进行英语口语和听力的学习,为退休后的世界环游做准备。在学习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老师。这些老师,多是海归,他们的年纪基本不超过三十岁,但是精气神特别的正能量。

    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勤勉、认真。他们带给我新的学习动力,也完全颠覆了我印象中90后骄奢不羁的形象,我和他们成了忘年之交。

    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结识了一大批同学,大家都是英语基础或好或坏的英语业余爱好者。同学们年龄结构、社会层次跨越非常大,小到刚出校门的待业人员,大到退休工人;低到商场售货员,高到国企高管。大家在一起,只为了把英语学得更好。这样的学习氛围,让我非常地兴奋,也让我有决心无论多忙都坚持下去。

    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有书在招写作班。于是,我就决定为自己将来的晚年生活增加一个写传记的内容,就报了这个写作班。本来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没想到在这个空间里,认识了许多的朋友。

    大家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却都有着共同的爱好,那就是读书和写作。于是我们真的应验了“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这句话。大家相互督促着按时交作业,有时间了还互相评文,相互间感受着各自的点点滴滴地成长以及温暖纯洁的友情。

    特别是我们70后的20多个姐妹,建立了一个叫做“琢玉小筑”的群,大家在一起,探讨如何写作,研究如何教育孩子,偶尔还共同规划一下未来生活。这一切都让我觉得,生活更加美好了,未来甚至晚年生活也更加值得憧憬和期待了!

    前几日遇到一起参加工作的小崔,23年过去了,她终于在老科长退休后当上了财务科长了。她向我抱怨了多年不变的工作岗位和涨幅远远低于CPI的薪资待遇,然后开玩笑说:“你真幸运,早早就进入了开挂的人生!”

    我笑着对她说,去学习吧,在学习中交一群志同道合、积极向上的朋友。因为,开挂的人生,离不开以群而分的朋友!

    人以群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以群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zb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