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493085/588163cb3ffc4cc4.jpg)
文|陈时航
图|清与
我从前是一个很不主动的人。
别人如果不主动找我的话,我是不会主动去找别人的。我就属于那种“被动式社交”的人,从来都不会主动式交往。不了解我的人可能会觉得是我高冷,但我心里明白是太自卑了。
后来我看到一个词,叫做“温度+1℃”。
意思大概就是永远比对方多迈出一步,多热情一点。不要等着朋友自己来,而是自己主动去找朋友。世界很大,生命很长,如果你不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很难被记住的。
01
在图书馆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女生。
她和我是在一张桌子上。因为备考的书比较多,所以把中间的座位留出来放书和其他的了。
那天,我看到她打不开水杯,我就说:“要不我帮你吧?”
她递了过来,可能是热胀冷缩的缘故,我也没有给打开。
突然我感觉有点小尴尬,大概半小时过去了,她自己倒是轻易地打开了。
那是我第一次和她说话。
再后来,我去楼道背书时,看到她也在背书。
我鼓起勇气,说:“我可不可以加你的微信?你放心,我没别的意思。”
她连忙拿出手机,打开二维码。我扫了扫,发现是收款码。
我:“加你的微信还要钱啊?”我一脸沮丧。
她:“不好意思啊,我有点紧张,点错了。”
后来,我们真的成了特别好的朋友。她这次考得不错,应该可以去那个学校了。
我特别理解有社交恐惧的人,因为我曾经连发传单都不敢去做。可是当我第一次发完传单后,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尴尬。
你也有那么一瞬间不喜欢自己吧。明明可以认识的人,却因为自己的不勇敢而错过。你总以为孤独能够治愈孤独,却不曾想让孤独变得愈加强烈。
主动一点吧,但别一直主动。
02
我和小苡认识很久了。
在去年的某一天,我们就关注了彼此的微博。很多次我都想主动和她聊天,但最后我都退出了聊天栏。按说现在这样的我,应该不至于社恐吧。就算被拒绝了,无非是一句话的事,顶多自己难过一会。
我自己也不清楚,到底在犹豫什么。
寒假开始后,我渐渐恢复社交。一天,在一个微信群里见到她。一开始我觉得可能是同名而已,后来才确定是同一个人。
那天,我还是犹豫好一会,才给她发过去验证信息。后来,看到她在当天的打卡内容里提到我主动加她,她很开心。
就像林语堂说的:“再次相遇,友情如故。”
现在跟她相处特别愉快,会分享一些快乐的事情,也会相互修改稿子。原来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决定感情深厚的因素。
缘分是两个人相遇的前提,但默契是两个人相处的基础。这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也是灵魂的一种契合。你不得不相信,不是所有遇见的人都适合做你的朋友。
我是多么庆幸当时自己主动了,所以才没有错过这么一个好朋友。
03
记得之前我参加了一个征文比赛。
当时我投了两篇,然后过一段时间后,老师通知我去拿奖品。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同时得了两个奖。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因此也认识了一个特别好的老师。
当时我和老师聊了好久,老师很欣赏我。后来,在我准备回去的时候,老师说要加下我的微信吧,但是我主动扫老师的码。
因为我觉得她是师长,理应我主动的,但考虑到老师可能不喜欢,所以我没有主动。
当然我提倡的“温度+1℃”的社交方法,也是有一定的前提。
如果当你遇到长辈或者前辈时,你不能冒昧地提出加个联系方式。因为在你不了解他习惯的情况下,你的主动可能会给他带来了难题。
如果他拒绝你的话,可能会挫伤你的热情;但要是不拒绝你的话,又会破坏自己的规矩。要等他们表现出欣赏提拔之意,你才能去主动。
在这个世上,如果你连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的话,是很难做成其他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