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特意跑到北京参加了新精英的生涯规划师认证班的培训,回来后一口气约了多个公益咨询,排得满满当当的,而后我又接了好几个付费咨询的个案。无论公益咨询还是付费咨询,都以最佳的状态对待,每一次的咨询过程都是烧脑且充满乐趣的。令人感到开心的是,目前所有的咨询个案只有一个收到了9分好评,其他都是10分的好评。
随后我再次购入几本生涯相关的书籍,业余时间花在看书了,导致这段时间在自己的号的内容输出变少了。当我读到赵昂老师的《在人生拐角处》一书时,我想尝试着结合自己在咨询中、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事,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作为总结与思考。
我知道目前市面上有人在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且写得很好。但我还愿意写一写,且保证所有非引用书中内容,皆为个人原创。
读《在人生拐角处》的第一个故事“不要抱着金饭碗吃饭”
故事描写的是,一个在职场10余年的项目经理,突然一天发现自己除了现在能做的事外似乎再没有其他可做的事,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身边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还越来越厉害。于是陷入了茫然状态,当下的职业发展能看到的路径又实在不多。环顾之前的同事似乎也没有什么惊艳的发展。“中年职场危机感”爆棚,难道自己只能做项目经历吗?
在我看来,这是个讲如何应对“中年职场危机”的故事,我想起了来访者L,一个在IT行业从事了10多年的售后服务工程师。
L自17年前入行以来,一直在售后服务工程师的岗位工作,服务过诸多IT巨头,工作十余年,越来越觉得对目前的职业有些倦怠。且因工作需要是不是熬夜加班,身体自然吃不消,于是想寻求转变。
故事中提到项目经理的发展不外乎两种可能:一种晋升,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品线,再慢慢进入管理层;一种跳槽,到其他地方去做项目经理。然而这两个看起来似乎都不是来访者认同的好选择,他的困惑是:难道我只能做项目经理吗?
而L有着一样的困惑,自己的职位通常发展的方向,在L看来都不是自己认可的好选择。于是,他开始纠结:自己该转到哪个方向去。而且为了缓解焦虑,期间他参加的付费训练营也是多到令我意外。
结合职业三叶草的测评及沟通,我发现L的三叶草缺失的并不是他一开始所说的兴趣(倦怠),而是能力(焦虑)。“所在部门很有可能会成为公司整合过程中,被裁撤的对象。”这才是来访者正在焦虑所在。
咨询是一个引导帮助来访者发现并制定计划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那么既然问题找到了,那么就要解决问题了。通常在做生涯咨询的时候,咨询师要做的是从职业宽度和长度的认知上来帮助来访者,跳脱出原由的认知框架,走到高一点的地方去看待自己的职业发展。
不过仍然要针对个案的差异采取不一样的办法。尤其是在来访者还面临着平衡阶段的问题,需要承担家庭的经济负担。此时从生涯四看的角度来说,向外看,不如看左右看。于是我建议来访者在企业内部看看是否有别的可能。
将自己优势列出来,同时把自己能接触到的工作列出来,将它们连线,并描述具体可以实现的可能,新的方向可能就在其中。
果然来访者所在的企业其实是存在更好的机遇与发展的,新产品的专家型人才是内部急需且紧缺的,只不过来访者一直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待着,没有去过多的理会。在出现焦虑后,不是去做当下最可能产生价值回报的事情,而是去学了一些通用技能,看似学了很多,事实上却没什么帮助。直到成为可能被裁掉的部门。
“成为新产品的专家型人才”对于来访者而言,并不难,将以往参加训练营的时间,用来了解新产品、自学相关知识、求助牛人,将优势、能力和目标结合起来,最终通过考试,获得新产品的专家认证。
职业生涯中,我们往往局限于向外看(跳槽)这一选项,殊不知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当向上看行不通的时候,向左右看看,或许就能拥抱可能性,扩展视野,开放地进行探索,应对变化。
职业瓶颈,其实都是对外界的无奈表达,其实,瓶颈都在自己这里。
瓶颈是有,但或许那本就不是你要走的路,到更加开阔的平台上,去施展自己的天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