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把每次连接作为增进了解的机会

把每次连接作为增进了解的机会

作者: 灵心_心理咨询_邱玉东 | 来源:发表于2018-06-17 23:43 被阅读34次

    我仍然预设对方的反馈内容,期待别人按我想象的方式去反应,去说话,去表达。这给我造成不小的困扰,“自己挖坑自己跳”,陷入“失望、沮丧、否定甚至愤怒”的(负面情绪的)漩涡。事情还得从去年加入当地心理咨询专业队说起……

    自从去年与教育局的与(心理学工作)有关的领导,取得了联系,我就意外地“被”参加了,据称是“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发起的“失独老人心理辅导”的活动。年前,我已与伙伴上门走访多个失独家庭的老人,这一次则是失独家庭的端午节慰问活动,以及端午早餐茶叙活动。按原定计划,此次活动时间紧任务重,我必须在18日端午节前完成上门慰问及心理辅导工作,并邀请社区干部牵头,把各自社区有意愿、有体力、有精神参加的失独老人请到带到有关地点。

    为了及时完成端午节慰问活动,我预备上午7:40出发,到离家4公里的地方,联系拿取慰问品事情。走到离家差不多700米的地方,我突然想起来:儿子的幼儿园,与我即将要去的地方,在同一个方向上。为什么不“两者兼得”?

    我原计划由妻子送儿子去幼儿园排练毕业舞蹈,心安理得地去完成“公益”“自愿者”的慰问准备工作。当我发现,我竟然有这么好的觉察,可以同时完成两件事情,既省时间,又兼顾半公半私的失独家庭心理辅导工作与家庭儿子的事情,省去妻子送孩子的麻烦。

    一高兴,我就先打个电话到家,以为妻子听到“喜迅”会高兴地称赞我“机智”,我准备“借梯子往上爬”,表达一番NLPer的“伟大与不同凡响”……“本来就是,你干嘛要那么急着去拿慰问品啊?”“被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的我,“相当机智”:你可以表达一份开心,赞扬下我更好!心里没有怨恨,有一点失望,不满的情绪也有。

    当我跟妻子说了这些话,“收获”的不仅是我自己“未收到预期反馈”的失望、失落、沮丧,激发了我“说教”对方,也是“成果”之一。

    当对方不如预期,我该(我可以)如何反应?

    第一,说任何话,做任何事前,不预设对方的反应,中立地陈述事实,打开思维的外阐门,(关好内心的内阐门,做好自我潜意识思维的保护措施),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分布于我身边的人们,就我说的话,做的事,作出的多样化反应,这正是我观察人们的不同思谁模式的机会呀!都说要了解人、认识人,不同的反应是由其思维——准确地说,是Ta的信念决定的呀!天,我昨天周六180616下午还在老年大学心理班讲述“信念决定人生”。原来,留意与我发生连接的人的“应对”言行,竟然正好是了解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的窗口!原来,了解一个人,不仅仅是刻意留心一个人的视、听模式(偏视觉?偏听觉?偏感觉?)日常通话,是否是比确认对方“视听”模式更有价值的一种途径呢?只要有交往,就有言语、行动的互动,“了解一个人”的机会是否比“观察对方的感觉模式”更多一些?

    (视听觉模式,九型人格,从对方言语中省察……)

    第二,一旦我接纳包容对方的言行,我很快会找到更好的应对方案——不是事前准备好的“预案”!有了第一条,随时在“把好自己的小破门(心理之门)”的情况下,敞开胸怀应对“我意之外”的对我的言行的回应,——其实,哪有意料之中的事?身边1,2.,3……个人,一群人听我说同样的一句话,产生不同的反应丝毫不该叫“意外”——我意之外,有多少人会有与我意想要的反应雷同呢?

    我说了同样的话,不同的人反应相异,才体现世界的多样性啊!各人潜意识差别大大小小,各不相同——有类似重叠之处,也会有十万八千里的差异,——父母不同,成长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多少都有差异,我之所以“预设”“期待”某种回应,显然受到“来自信任之人”灌输的某一信念的“操控”:应该如此!——她(妻子)听了我的话,应该“这样”回应!否则,“她太不会说话,她的思维太负面,她……”一大堆评判的背后,是我“极度的狂妄与自大”,忽视响应者“人与人不同才造成世界丰富多样的可贵”!

    接纳别人的不同,别人才会尊重我的独特之处!与其预设,不如放出“探空气球”——一个人感觉的信息触角,去感受对方,去“感性”地回应对方——有效果,超过,有道理的重要性!

    限制性信念:对方必须如我期待的那样表达,否则就是“不行”“不敬“”不好”“不长进”“没文化”“没素养”……

    解决之道:变“被动期待”为“主动探寻”,把每一次的交锋变为了解人、事、物的机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每次连接作为增进了解的机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xi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