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至简至心:难得进入的,是内心的平静

至简至心:难得进入的,是内心的平静

作者: 繁星啊 | 来源:发表于2021-08-16 07:31 被阅读0次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智若愚。以前可能不愿懂这些,但今年却有有明显的感受。最接近内心的应该就是平静,这种静,实在太难得。是一种由存到破,再由破到立的过程。其实最深入人心的,往往是那些最简单的东西。

    网络普及让讯息资源突破式地涌入人的世界,占据人的色声香味触法,以时代的定义为人所定义,构建着多数短视且享乐的思维。乐为这种导向所定义与指引,一首歌一首诗一本书都只是在极短暂时间里为人所感,漂浮与流动,昙花一现的流行期过后就被淹没在极大精神与物质丰富的海洋。人作为社会的一个沙砾,而这颗沙砾身上也反映着整个社会,一花一世界可能就是此义,面对世事变幻,流云流转,人很难去架构一套稳定的体系,它天天被摧毁,被销蚀根基。无法真正静下来的心,就像是未曾着陆的飞机,浮光掠影千万里,还是没有那种踏实的平静。

    尤其是节日的几天,身边极为喜庆,更能在这种反差之中体会出那种极接近于生命本真的东西。忽然一刻放空思想,院子里的花炮声、欢笑声与杯碟相碰的声音渐远,久违的宁静让内心无比踏实,即使单曲循环很久的歌也无法跟这种安宁占据自己,感觉到像是内心的一种回归,灵魂心魄之于自己,自己身为游子之于故乡的那种朴实的情感,可能是它缺席太久了。由此反观日常,我那些其他感官是不是也离开太久了呢?它们是不是也在被由外而内被改变,而非以心为意地发展,无疑是肯定的,就连最基础的情绪也经常被影响,继而绑架自己的思想。

    由此,我想起那些在思想领域苦苦求索的先辈们,他们那种遗世独立、为世人谓为“孤独”而不自知的精神,实在是太难得。精神领域的所得,比物质世界的创造更难以想象、难以触及。因为总有一些道,不足为外人道。他们向外物求、向内心索,菩提树下、青竹林前,面过的壁、克制的欲,勤勉擦拭内心的明镜,每每想到这些,就感佩于古人的不简单。他们未必知道地球的自转、太阳系的行星,可这种求知、求道的探索,这种思想的厚度、灵魂的深度,是我们这种不为无书可读发愁的人所能企及的。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智慧的渴求、对实践的追求是很值得学习的。

    闻道,不需太多,甚至四五个字就足以在内心建立起强大的基石。慧能的“应无所住”就是很好的体现。如果用以反观自身,有哪些东西是自己构建的,思想中哪些是骨干的支柱,这些支柱是否稳如磐石,可能真正值得好好怀疑一番自己。那些流云般在心头生灭的想法、欲念,是要真正去甄别与反思的,长期的娱乐主义让我们很难坚持精神上的修行,很难去接受严肃的文化,这种思想观念中的“棘轮效应”何尝不影响着我们每个人。

    人偏重于相信他愿意接受的,而那些精致的软件算法、那些精巧的节目编排,都在精准呈现你愿意接受的那个世界,这种精致机巧的循环让我们感受着丰富的资源、充实的拥有。你想看的,就在目之所及;你想听的,就在耳能所听;色声香触皆想要的,触手可及。这种极为便利的背后,我总是会想到那些用过的、过期的,因欲念、需求因缘聚会的原子、分子的组合造成千上万吨的浪费,有形、无形的都疯狂充斥着,我们究竟是富了还是穷了,那种情感上的充实感可能真的比前两辈人有所不及。

    想到这一层,我觉得有必要解剖自己的思想,这种物质生活的丰富,让我在一段时间内溺于物质本身,而忘记了求道。可辨证来看,“有所溺”是人在一定精神成长阶段的必然结果,只是不如先辈们经历“吃了上顿没下顿”,那种基础生活无法满足的恶劣条件的危机感,在那种危机感的逼迫下,人自然成熟且真实,精神成长自然快于当前这辈人。

    基于此,我在想,以后的时间里,生活上需要做减法,思想上做加法。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不能把什么需求算得太满,不能把要求定的太死。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内心,不断去抵近那个最真实的自己,在学习生活上做好“断舍离”,善于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由内而外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核心算法,掌握意义,打碎意义,再重新构建意义。人可能最缺的就是意义体系,这种意义可能就是属于内心的那个着陆点,以让灵魂有所栖、精神有所归,我知道这很难,可这种难终是有归有底。

    心若如海天,事事则淡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至简至心:难得进入的,是内心的平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xm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