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娃儿

作者: 虞訸 | 来源:发表于2020-10-20 15:33 被阅读0次

    如果你跟我是老乡,读到这个题目一定会很亲切,尤其是用那浓浓的方言读出来。

    即便是在普通话中,儿化也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或特指的词义,大多时候起着改变词性的作用。如"顶"作动词,"顶儿"作名词;"一点"是名词指时间,"一点儿"作数量词,是"少量、少许"的意思。在生活语境中,尤其在我们乡下,长辈们在称呼晚辈时,往往喜欢在名字后面后缀个“儿”或是“娃儿”的,然后用淳朴的家乡话说出了,便透着那么一股子亲切和怜爱。那种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呼之欲出。

    不过我在这里并非要跟各位探讨语言学的深厚理论,我却是要说说“三娃儿”这个人。

    顾名思义,“三娃儿”肯定是家里面排行老三的那一个。以前一个家里孩子多,再加上祖前三辈都是“瞎汉”,当然取不出“建国”“耀邦”的好名字,也就怎么顺口怎么叫了,左邻右舍也就跟着这么叫。日子久了,大家也就叫顺嘴了,学校里的老师又是庄子上的“大大”或者远房的“姑舅爸”,平日里也那样叫,现在虽然坐在教室里,有时也叫不上大名了。尤其是在他捣乱的时候,一气之下,就会喊出:“干啥哩,三娃儿!”于是到了今天,已是个年近古稀的人了,在人们的嘴里他还是“三娃儿”。好在家乡人有“若要好,小名叫到老”的说法。

    这“三娃儿”天生就是个猴脾气,学校里、庄子上,常常爱搞些“大闹天宫”的事。本来家乡就有“三搅棍”、“四叉叉”的说法,大意自然带有几分嫌弃和不满。当然这也是他小时候,毕竟都是小孩子,也有那么几分任性和不安分。只是这个“三娃儿”还是有猴儿的灵性,脑瓜子活泛,后来竟也考了学,当了老师。

    后来我也跟他做了几年的同事,也算是真真了解了他。

    我就在他们村子里的学校当老师,他那时还在邻村的学校,不过也时常看见他。他那时也不过四十出头的样子,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我的学校在一条大路的下面,而他每天早晚就在这条路上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有几次,下午的时候,我们站在校园里就会看到他推着自行车在大路上走。有认识的老师就低声告诉我,“那就是三娃儿老师”。他不胖,但也没有当年乡村教师的清瘦样,确切一点说,他身上有一种健壮美,有一种正处于壮年期的男人特有的力量和气魄。一身蓝色西装干净利落,人和衣服相得益彰。当后来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他后,他那额前略向后梳的发型又增添了几许刚毅和果敢。而他也便是这样一个人,说话办事决不含糊,绝不拖泥带水。

    平日里当然也听周围人讲起他,更多从他们嘴里听到的是另一番样子,直到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也对他有点敬而远之的感觉了。

    他其实很少来我们学校的,即便是来,我和他之间也没有正面交流的机会。有一次他真来我们学校了,而且还喝酒了,当然也是跟领导们喝。后来听说在酒场合里,有个人喝酒划拳“不干散”,惹恼了他。他就是那种极强势的人,看不得这样的情形,结果双方都不愉快,最后不欢而散。这件事的扩散效应可想而知,他不但人强势,而且酒性不好。

    过来二三年,他便成了我的同事。

    由于我和他同姓,又是山前岭后的同乡。“天下同姓是一家”,我们约定爷孙相称,“一三五”“二四六”轮流,还说我们两个相遇,那是“小吴(巫)见大吴(巫)”。或许我也是“三搅棍”的原因吧,真真跟他走近时,完全没有了人们所说的那种感觉了。不光是我,跟我一起的几个年轻人都跟他关系不差。他家就在学校跟前,我们便时常去他家吃饭,尤其是周末的时候,我们几个不回家的就在他家过周末。他们一家都很热情,想着法儿给我们几个弄饭。饭后当然也免不了喝酒,可是那么多年,传说中的、他的那个“日鬼脾气”我们还真没见过。

    那些年的乡村教师大都过着亦教亦农的日子,进了校门是老师,出了校门便和农民无异。农忙季节里就更是,忙了时候也就“放下锄头进课堂”、“放下课本上谷场”,有时连身衣服都来不及换,拍拍土、跺跺脚就上了讲台。“三娃儿”老师也种地,听说还是种地的好手。可他出现在教室里的时候永远是干净整洁的模样,永远是干啥像啥的做派。

    那一年,我临时被推到了学校负责人的位置上,小小年纪,连自己都管不好,管什么学校哩。可是你也不能不管。他并没有直接“出谋划策”,而是默默地做着他该做的一切,并以此影响其他人。想想那一年的经历,还真是亏有了他,有了那些好同事们。

    后来我离开了那所学校,但我和他以及他们的联系还是常在的。最让我难以忘记的,还是那年。

    那年父亲病故,还是他默默的关心和付出。不但在丧事上操心,忙前忙后。后来要把父亲的灵柩安葬回老家,下葬的时候人手不够,他说,他会和老师们一起来帮忙的。那天,他们来了,骑着摩托车,翻山越岭来帮忙。那天真是多亏了他和那些来帮忙的朋友。通往墓地的那条路崎岖不平,是他们硬生生扛上去的。

    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可贵的并非锦上添花,也并非是雪中送炭,这些都是太过神圣的词语。大多时候,人与人之间其实只是些稀松平常的小事,而在这里足以照见人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娃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yd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