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自己的沟通模式后,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见”自己和他人的表达以及言语表达背后的心理需求。比如一个男孩子和女友吵架了,起因是很小的事情,大概就是女友不让他玩游戏,可具体是什么他都有点忘记了,但就是这样两人开始怄气,谁也没理谁。是不是自己错了?其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反正两人就话赶话地杠起来了,唯一记得的就是当时很生气,越说越气,最后就成了放狠话比赛....我们经常说要觉察自己的情绪,觉察自己的情绪其实是为了了解自己真实的心理需求。比如你和伴侣吵架了,你表现出来的是愤怒。你是否想过,在你愤怒的背后,藏着什么样的需求?很多夫妻因为一些小事情经常吵架,可能争吵的这件事本身并不那么重要,但是因为情绪,事情变得越来越重要。每种情绪, 都不会凭空出现,每种情绪的背后,可能都藏着你的某个心理渴望、感受,需求。笼统的词汇很难确切地表达感受,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清晰准确地表达感受。
当我们内在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我们常常感受到:兴奋、喜悦、欣喜、甜蜜、感激、感动、乐观、自信、振作、振奋、开心、高兴、踏实、温暖、放心、精力充沛、兴高采烈、心旷神怡、喜出望外.....等等。
当我们内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常常感觉到:害怕、担心、焦虑、着急、紧张、忧伤、沮丧、灰心、气馁、泄气、绝望、痛苦、伤感、凄凉、悲伤、恼怒、烦恼、苦恼、生气、厌烦、心神不宁、心烦意乱、筋疲力尽、姜靡不振、疲惫不堪、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等等。
无法表达的情绪背后有一个内在需要,被满足后即会呈现开心、喜悦、幸福、平静等状态,若未被满足则会通过所谓的负面情绪如愤怒、悲伤、难过、害怕等来表达。我们表达得越准确,他人就越能理解我们的需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