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怎样的灵魂才算是高贵的呢?
我想,充盈着爱、有满满的正能量、坚持真理等,都可以归为此类。
当孔子与随行的弟子被困在一个草庐之中,无衣无食,却仍然不忘宣扬他伟大的学说。他深信“德不孤,必有邻”,尽管他周游列国宣传儒学仁爱不被理解,但他那颗高于尘世的心却铸就了他高贵的灵魂。
因为与皇帝的见解不同,司马迁两遭极刑,却仍不低下他的头颅。一部《史记》,终于令他高贵的灵魂赢下了这场精神的论辩!

人道主义者史怀哲于1913年前往非洲,在蛮荒丛林中行医达50余年。在非洲的第一年,史怀哲面对着人类苦难和内心的煎熬,几乎令他退却。那么多的饥饿、疾病、瘟疫;那么多自然与人为的灾难,包括干旱、战争、奴役和死亡。在史怀哲的眼中,整个非洲大陆几乎看不见一丝光明,令他颓丧于人类苦难的无穷无尽和个人力量的微不足道。
他在回忆起那段时光时说:“我们常常会因为自己所能做的是那么少而感到沮丧,然而我试着控制这种感觉,心中只想着当时医治的那个病人。我训练自己想着要医好他,然后我才能继续医治下一个,我觉得这样总比牵挂着非洲所有的病人有效。有时候,为了保持理智,你必须实际点。”
有一天下午,史怀哲医生心情非常沉闷,于是就到医院外面附近空旷的原野上散步。这是他化解胸中烦闷的有效途径。就在夕阳穿过树叶洒下一地金色光影的时候,他看到两个黑人小孩在一块玩,他们在阳光下跳舞、嬉戏,全然不知这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悲苦与不幸,全然不知饥饿和痛苦就在他们身旁游荡,随时会吞噬他们。
见孩子玩得那么开心,史怀哲的心被震动了。原来人的心灵在任何时候都是可以自由和幸福的,就像这两个黑人小孩,周遭围绕着那么多不幸,他们却能在夕阳下尽情开怀!这情景仿佛是一个从天而降的昭示,使这位忧心忡忡的医生一下子平静了下来。
从此以后,史怀哲把那个黄昏的记忆藏在心中,每当感到沮丧时,便会想想那时刻的喜悦,这使他全身舒畅,能够继续向前走去。他也坚信,即使面对马上就要到来的黑暗,他和孩子们也会情不自禁地去数星星。落日并未带给他们悲观,夜晚也不会让他们绝望。
悲天悯人者的灵魂是高贵的,那些没有被污染的纯净的心,也一样高贵。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不吝惜去留,不顾短褐穿结,不惮箪瓢屡空,只想存留下天地间独一无二的灵魂。这样的灵魂,闻得到花香。
布鲁诺说,灵魂的美胜于身体的美。当他被烧死的时候,他所坚持的真理,正在把他的灵魂高高托起,这样的灵魂,够得到星光。
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金钱,也没有高贵的灵魂,他就可能沦落为乞丐或小偷;一个人,没有足够的金钱,却有一颗高贵的灵魂,那么他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普通劳动者,一个虽然贫困,但依然可以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的、最平凡也最美丽的人。
有些人,一生只为欲望驱使,日日奔波在追名逐利的路上,忘了灵魂也是需要滋养的,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停的躯体。没有一颗高贵灵魂的人,有再多的艳遇,也没有能力真正爱一回;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友谊的纯正;获取再多的名声,也不知什么是光荣。
他们养尊处优,他们高高在上,可是他们够不到星光。
网友评论